热评 我们饶有趣味地谈论韦神时,其实我们在谈论什么?


热评 我们饶有趣味地谈论韦神时,其实我们在谈论什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热评 我们饶有趣味地谈论韦神时,其实我们在谈论什么?】2022年第一天 , “北大韦神”又火了 。哦不 , 他一直很火 , 如扫地僧一般为江湖中人念叨传颂 。
毫不夸张地讲 , 韦东奕是一个现象级网红 , 因为我从没见过哪个大学老师因为课堂只有5个人而引发热议 , 我甚至没见过哪个明星或主播因为“过不过元旦”登上热搜榜 。他的一言一行 , 都成了网友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
有没有想过 , 当我们饶有趣味地谈论“韦神”时 , 我们在谈论什么?这种舆论现象的背后 , 深埋着一种怎样的大众心理?
追根溯源 , 韦东奕之所以进入公众视野 , 是因为在他的身上 , 我们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反差 。与刻板印象中的学长学姐截然不同 , 他其貌不扬、衣着朴素、言辞羞涩 , 似乎所有方面都是“中等偏下” , 但他恰恰头顶着精英的光环 , 站在学术金字塔的最顶端 。正是这种反差感让他区别于千人一面的锥子脸 , 让人久久难忘 。
有人说 , 初看美丽 , 但越看越丑的 , 是时尚;初看也许丑 , 但越看越美的 , 是艺术 。韦东奕就是一个让人越看越钦佩的宝藏青年 。艺术之所以为艺术 , 是因为它能超越表面的浮华 , 被不同人群在不同时空中赋予内涵 。韦东奕正是一个被赋予内涵的“艺术符号” , 而绝不混同于社交媒体上那些被玩梗炒作的审丑对象 。
一个拎着矿泉水瓶和三个馒头的“书呆子” , 又能被赋予什么内涵?
应当看到 , 韦东奕的身上 , 有着学者的纯粹 。《论语》中说 , “一箪食 , 一瓢饮 , 在陋巷 , 人不堪其忧 , 回也不改其乐 。”这句话套用在“韦神”的身上可谓恰如其分 。尤其在物质条件普遍宽裕的今天 , 韦东奕不是苦出身、零起点 , 却选择了颜回式的极简生活并自得其乐 。对于“此等异类” , 我们非但不用异样的眼光去审视 , 反而为他献上掌声与祝福 , 这反映出社会大众对学术清流的不吝赞美 , 以及在众声喧哗的时代中对纯粹治学的殷切呼唤 。
韦东奕的肩头 , 更担负着学者的使命 。当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发达让“娱乐至死”成为一个可能的方向 , 当浮光掠影的世象让浮躁之风成为一股忧心的趋势 , 学者更需要沉心静气、伏案钻研 , 为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思索出路 。从这个意义上讲 , 对韦东奕动态的持续关注 , 对其“教学难题”的积极支招 , 折射出全社会对顶尖学人的诚心崇拜 , 以及对崇高学术事业的鼎力支持 。
从传播的角度 , “北大韦神”的爆红并不意外 。但幸运的是 , 公众对韦东奕的探讨并没有停留在“才与貌”的娱乐消遣 。这至少说明了当今社会的整体价值取向没有被浮皮潦草的“网红热”所带偏 , 说明了对崇高的追求虽然不显山不露水 , 却依然顽强地潜藏在每一个人的内心 。
作者:孙欣祺
编辑:孙欣祺
责任编辑:杨健
*文汇独家稿件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