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美国人,为什么常年泡在中国影视基地?

美国摄影师马克·帕拉斯坎多拉的主题摄影集《上海往事:中国电影产业的幕后》 , 精选了他在中国13个不同影视基地拍摄的70张彩色照片 。他在5年时间里漫游、研究、参观和拍摄中国各地的影视制作基地——横店影视城、上海影视乐园、镇北堡西部电影城、老北影厂 , 以及为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而修建的大教堂、长影世纪城和华谊兄弟电影世界里的奇异主题公园等 。

这个美国人,为什么常年泡在中国影视基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采访人员翻拍的《上海往事》摄影集内页的马克摄影作品 。金悦磊 摄
马克告诉《环球》杂志采访人员 , 他从2014年开始拍摄这个项目 , 当时他获得了一笔奖学金 , 有机会到中国交流几个月 。一天 , 他在报纸上读到一篇关于北京周边地区电影制片厂的文章 , 里面提到中国电影集团在北京郊外的片场对游客开放 。他按捺不住好奇心 , 于是利用一个周末 , 跑去中影位于北京怀柔的庞大片场 。他说:“我漫步在重建的中国村庄、胡同、古城墙和20世纪初的上海街道之间 , 真是一次奇妙的经历!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中国大陆电影文化的广阔世界 , 之前除了看过一些登上西方银幕的中国电影 , 我对中国大陆电影文化几乎一无所知 。”
马克的另一个身份是公共卫生领域研究员、流行病学家 。职业习惯让他在拍摄照片之前都会做广泛的研究 。在拍摄这个项目期间 , 马克聘请了一位中文研究助理 , 协助他在网上查找有关中国影视基地的信息 。马克说 , 一些景点比如横店影城对游客开放 , 但还有一些不向游客开放 , 所以他不得不试着和电影行业的人接触 , 找到进入的办法 。马克说 , 很多时候他都需要向有关人员解释自己在做的项目 , “一旦人们明白了我在做什么 , 他们大多会展现出友好和开放的态度 。”
马克希望通过这本摄影集与读者分享中国电影产业的迷人之处 , 以及自己拍摄这些照片的过程和想法 。之所以选择上海为摄影集命名 , 马克给出了他的解释:上海被认为是中国电影产业的发源地 , 20世纪上半叶上海是中国电影制作的中心 , 很多中国电影也都以上海为背景 , 上海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 。

这个美国人,为什么常年泡在中国影视基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采访人员翻拍的《上海往事》摄影集内页的马克摄影作品 。金悦磊 摄
这不是马克第一次把镜头对准影视基地 , 2017年他出版了摄影集《阿尔梅里亚往事》 。马克告诉《环球》杂志采访人员 , 西班牙的阿尔梅里亚有令人惊叹的风景 , 其特有的地貌曾使它成为好莱坞西部片的影视基地 。加之他有家人来自这个地区 , 所以他很想了解那里的历史 , 试图在西班牙寻找电影制作工业遗产 。
马克说 , 《阿尔梅里亚往事》专注于探究过去 , 而《上海往事》更多的是聚焦当下 。
马克的摄影试图探究真实与虚构、历史与当代之间的关系 。在他看来 , 这些中国影视基地的大型户外布景 , 都是为电影而建的 , 实际上是为“虚构”而生 。但它们也与历史有一些联系 , 可以视为历史的片段 。《上海往事》收录了不少展现演员在拍摄间隙活动、休息的照片 。马克说 , 自己看到演员们穿着古代戏服在片场走来走去 , 有时候会出去玩、打手机或者喝苏打水 。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反差 , 让他觉得很有趣 。
在马克看来 , 影视基地里的历史建筑虽然规模庞大 , 但它们缺乏真正的历史遗迹应当具有的年代痕迹 。尽管如此 , 每年仍有数百万游客去横店和各大影视基地参观、打卡 。他认为 , 这反映了中国观众对于本土电影的期待和兴趣在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