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演员小佳:首先自我愈合,然后带着我的观众一起和解( 二 )

图为小佳(左)和程璐
因为之前 , 笑果文化首席编剧程璐老师告诉他 , 如果不在表演开头就把身体缺陷说清楚 , 观众反而不敢笑 。观众在开场就看到小佳对痛苦的释怀 , 很容易与他发生一些共振 , 笑声来得更早 。
“让他们释怀 , 相比其他的脱口秀演员 , 我可能多了这么一道坎 , 但这样可以让观众跳过心理上那道防线 , 跟着我一起笑 , 这也是一个特别享受的过程 。”
“其实 , 我们并不需要同情和怜悯”
也有跟小佳有过类似经历的网友说 , 很佩服小佳的勇气 , 敢于站到聚光灯下 。因为身体上的缺陷 , 从小到大 , 周围都有一种同情和怜悯包围着 , 其实自己内心是很抵触的 , 却无法表达出来 , 渐渐就成了“社恐”患者 , 不敢出门 。
对于这种感觉 , 小佳也深有同感 。小佳从小不敢在公众面前讲话 , 第一次正式上台 , 是刚上大学开学时 , 在班里做自我介绍 , 他的身体和声音都在发抖 , 只讲了两句就匆忙下台 。
“的确 , 最开始的时候 , 我也没有办法规避这种同情和怜悯 , 我没法通过什么方式来证明自己可以抛掉别人的同情和怜悯 , 但自从讲完脱口秀之后 , 我觉得观众在看你的时候有同情怜悯的感觉很正常 , 但你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证明 , 靠自己的魅力来征服观众 , 其实你并不需要同情和怜悯 。”
小佳认为 , 在这个社会上 , 有很多人会对弱势群体抱有过多的同情和怜悯 , 但这并不是特别必要 。
“我觉得可以把他们当作这个社会上最普通的一份子 , 才能让他们能够勇敢地出现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 , 对他们多一些心理上的关怀 , 比同情和怜悯更重要 。”

脱口秀演员小佳:首先自我愈合,然后带着我的观众一起和解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开玩笑的”
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 , 小佳说 , 父母对自己的约束很少 。“就是考好了不会表扬 , 考差了也不会批评的那种 。所以我从小在一个自由的环境里长大 , 这对我现在的创作也有很深的影响 。”
“我属于那种‘报喜不报忧’型的 , 在外面碰到什么挫折 , 也不会去跟家里说 。因为父母不会因为你在外受欺负就去给你讨公道 。”小佳说 , 母亲会让他学着面对一些遇到的困难 , 因为这样的困难在以后成长的路上还是会遇到 , 这次没有面对的话 , 下次还是要面对 。“所以我慢慢学会去面对外界的一些攻击也好 , 讨论也罢 。”
在小佳的印象里 , 小时候 , 父亲是个不苟言笑的人 , 自己也不会跟他有太多的交流 。“但在我上大学之后 , 他的内心开始变得柔软 , 像个老小孩一样 , 跟我之间开始有很多的互动 , 一直到他去世 , 虽然时间不长 , 但这段时光很难忘 。”
小佳的父亲是2019年突发心梗去世的 , 小佳一直想用一段脱口秀来纪念他 。今年清明节 , 他把现场表演的视频发在网络上 , 把父亲去世的事实轻松地讲出来 。这段视频目前已在微博收获300万次观看 , 近1.5万点赞 , 6000多转发 , 1500多条评论 。
“当时在线下讲完之后 , 我们建了一个观众群 , 就有观众跟我说‘小佳 , 不要拿死亡开玩笑 , 很冒犯’ 。”小佳认为 , “现在国内的脱口秀表演对死亡的讨论 , 以及学校对死亡的教育 , 都偏少一些 。所以我想能不能通过这样一种幽默的方式 , 把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表达出来 , 这也是我最开始想做这段脱口秀的目的 。”
在小佳看来 , “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开玩笑的” 。正如他在《脱口秀大会》上所说 , “我从来不觉得我有什么缺陷” , “不好笑 , 才是脱口秀演员最大的缺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