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歌妈妈的1895天:一个一无所有的母亲是怎样守护正义的( 三 )


在生死危机的时刻人可以怯懦 , 可所有选择终究都是需要负责的 。
如果我们因为害怕而犯了一些错误 , 伤害了别人 , 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 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 这才是普通民众认定的道理和常识 。
所以我觉得 , “共情”可以选择 , 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共情江秋莲 。但共情的范围都应该有道德限制 , 可以选择去共情刘鑫“怯懦的一瞬间” , 可过了那一瞬间之后呢?为了撇清自己的道德责任 , 拒不配合举证 , 反复在江秋莲伤口上撒盐 , 这也值得共情么?

江歌妈妈的1895天:一个一无所有的母亲是怎样守护正义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人非圣贤 , 不能无过 。但有些人非但过而不悔 , 还要反复纠缠于细节 , 一次次撕开受害者的伤口 。那些坚持在舆论上无视基本的人情伦理去做“理性讨论”的人 , 他们并非真正的“理性”信徒 , 也绝不是以法律为信仰的 , 而是以此为幌子在实践骨子里的利己主义 。
知善知恶 , 应该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事 , 良知本自内心 , 不必非要求诸复杂的专业训练 。
守护信仰正义的权利
江歌的母亲江秋莲在整个事件中的表现令人钦佩 , 她的诉求本来是源于自身朴素的正义观 , 和民众的善恶感是同源的 。
但现实中交缠的复杂因素 , 却让她简单的要求难以达成 。
作为一名专业素养并不过硬的中老年妇女 , 她在痛失爱女以后还经历了一系列的“次生灾害”:被网暴、维权路上遇到不可靠的律师、遭遇钱财诈骗……包括一部分网民一厢情愿表达“关心”带给她不少负担 。
为了生活 , 她还选择了相对容易的带货直播 , 结果又陷入非议 。
正午视觉的摄影师蔡星卓写道:“这一切都已经脱离了案件本身 , 但反映了更多层面的社会问题 。”诚如此言 , “江歌案”的影响力实际上远远超出了案件本身 , 超出了一名大学生的死亡和一名母亲的悲痛 。
现在关于江歌案的讨论 , 更多是关于朴素正义的实现 , 和法律如何真正干涉社会细部的问题 。
江秋莲从来也不是这个社会上的“强者” , 她没有高学历、缺乏文人化的思维与理性、也没有法律等专业知识……她的底层需求其实只是一个“说法” 。

江歌妈妈的1895天:一个一无所有的母亲是怎样守护正义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正如她和黄乐平律师坚持案件中的经济要求是“赔偿”而非“补偿” , 因为她认为刘鑫的行为是错的 , 这事争到头 , 江秋莲争的就是某些人不屑讨论的“对错”问题 。
这次她算是满意审判结果 , 不是因为拿到了赔偿款 , 那笔钱都不够她这么多年打官司;她满意的 , 是司法认定了江歌的善良 , 也认定了刘忘恩负义的行为 。

江歌妈妈的1895天:一个一无所有的母亲是怎样守护正义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 , 以“理性”为名去欺凌坚持朴素正义观的人是可耻的 , 但这种欺凌时时都在发生 。法律上的问题往往涉及到举证、取证、适用法条等一系列专业问题 , 而道德的文化渊源同样需要大量的阅读和知识储备才能说清楚 , 这就是为什么你觉得在社交媒体和所谓“理性党”吵架你很难“赢”——
未必是他们更正确 , 仅仅是因为他们更偏执 , 为此投入了更多精力 。
而这一次 , 江秋莲比他们更“偏执” 。
因为她会疼 , 失去女儿的撕心裂肺的疼痛驱使她全身心地投入这场看似永无休止的撕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