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唯的“跨年音乐会”:仙气、意识流、烟火味( 二 )


整场音乐会可看作是窦唯/朝简的创作阅兵仪式 。“演出曲目”一部分来自过往专辑中的曲目 , 如“望海潮·八六子·满庭芳”出自《宋词》 , “道记”出自《止止安》 , 其他曲目尚没有正式发行 , 但在这场“音乐会”中先睹为快 , 包括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述行赋集》的“兰亭集序”等 。合作的音乐人有文智涌、何峰、文大可、李杰等 。乐器的采用依旧是中西合璧 , 西式乐器钢琴、合成器、鼓、贝司、吉他搭配民族乐器阮、六弦琴、箫 , 辅以大量的声音采样 。虽然演唱的内容多半接近对古典文学名作的吟诵 , 它们或是披发汨罗江边的屈原 , 或是毅然与世决裂的陶渊明 , 再或是更为世俗化的元曲宋词 , 借助这些经典文学 , 以抒己志或寄托对现实的体验和未来的期冀 。仙气飘飘的背后依然保持一份音乐人对现实世界的关注 , “眼极冷 , 心肠极热” , 是独特的烟火气 。
如何评价窦唯 , 依然是困难的事
聆听完《想象·朝简跨年音乐会》上下半场 , 我们得以凭借想象力的翅膀 , 飞跃现实之上 , 享受音乐中的意识流淌 。但评价窦唯目前的音乐仍是困难的事情 , 因为他的创作既没有明确的限制也没有技术层面的规范 , 远离了既存的评价体系 。虽然按照音乐风格 , 它们可以是另类摇滚 , 也可以是氛围音乐 , 或是归结到实验音乐的范畴 , 再或是新民乐即兴音乐 , 但这些标签并没有触及到音乐的本质 。当然 , 对于窦唯的创作也是有异议的声音 。这部分异议集中体现在音乐要有基本的和声和对位 , 即便是做实验音乐 , 也不可以依照个人意志去随心所欲地演奏 。在成为大师之前必须是一个基本功扎实的匠人 , 而窦唯的技术水准和音乐理论水平暂时还不足以支撑目前做的音乐 。
而纵观窦唯的音乐生涯 , 与其说他是有志于创作出伟大作品的音乐人 , 不如说他是乐于突破各种音乐框架、以音乐为工具来表达自我内心和对社会关注的音乐人 。他对音乐的理解 , 既不同于结构森严的古典乐 , 也不同于流行的商业歌曲 , 而是在乐器与人声的融合中 , 在听感上形成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境界” 。对于音乐的探索 , 比起夯实技术 , 窦唯则更倾向于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人合作来彼此激发创作能量 。不一定乐队时期 , 玩的音乐风格中有很多爵士元素 , 暮良文王乐队时期有极富中国特色的民乐元素 , 而目前的朝简时期 , 采样则是一大特色 。由此观之 , 持以上异议的人和窦唯对音乐的定义从本质上就出现分歧 , 其批评虽然有一定道理 , 但对窦唯的创作可能并无实质性的建设性意见 。
如今提及媒体和大众心目中的窦唯 , 大概还是会有两副不同的面孔 , 一副是天后王菲的前夫、北京地铁里的不修边幅的中年男人、街头骑着电动车的路人大叔;一副是曾经的摇滚巨星 , 现在的仙风道骨 , 做着大多人都无法理解的音乐却依旧我行我素的音乐人 。这两副面孔 , 时而重叠 , 时而分裂 , 将窦唯及其音乐神秘化 。而我想 , 在一切众说纷纭之上 , 对于一个还在保持旺盛创作激情的音乐人 , 或许用他20多年前接受采访的回答来评价自己和作品更合适:“我现在不想对大家奢望什么 , 我只是在做 , 在体现自己 。也许有一天我会作个总结 , 但不是现在 。”
【窦唯的“跨年音乐会”:仙气、意识流、烟火味】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