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创始人智慧眼邱建华:我们如何做到在AI行业少有的连续盈利( 二 )
连续创业者的独辟蹊径
出生于湖南衡阳的邱建华是一位连续创业者 , 也是从京返湘的“回头雁” 。2002年大学毕业的他即在家乡湖南开始创业 , “当时拿了家里给的20万元 , 开了一家公司叫做创恒 , 寓意创造永恒的意思 , 就是希望能做一份长久生意 。”
邱建华的初创公司 , 主要做数据的安全存储 , 属于系统集成的范畴 。到了2008年左右 , 公司做到了数千万元的销售和数百万元的利润 。
邱建华称 , 此时已经感受到了发展的瓶颈 。“当时面临两个问题 , 一是公司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 , 二是所在地湖南当时没有辐射能力 。”
要有自主技术 , 就得有牛人;要有辐射能力 , 就得去一线城市 。2009年 , 邱建华毅然决定去北京开始新一轮的创业 , 跑到中关村 , 成立了智慧眼 。
为什么公司要取名“智慧眼”?一是因为当时瞄准的就是人脸识别市场 , 最终希望让计算机能够识别万物 , 同时让计算机的眼睛具有人类的智慧;二是生物特征识别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领域 , 当时国内的技术层级与美国处于并跑状态 。
【连线创始人智慧眼邱建华:我们如何做到在AI行业少有的连续盈利】邱建华由此认定 , 这是一个前景广阔的市场 , 打算做一家以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和大数据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企业 。
他感到幸运的是 , 在北京创业的第一步就选对了一个好行业 , “创业方向上 , 我们另辟蹊径 , 选择了社保 。”
彼时 , 机器视觉领域最大一块蛋糕是安防 , 拥有数千亿规模 。但邱建华分析 , 安防领域的目标客户大多在政府机构端 , 大规模采购需提前一年做预算 , 且大头已经被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占据 , 留给专注算法研究的创新企业机会并不多 。
其实 , 将业务方向瞄向社保 , 亦受邱建华首次创业的影响 。当年 , 他将自己的数据安全业务从一家地级市的社保局做到多个地市 , 继而又做进了湖南省人社厅 。因此 , 智慧眼在北京商业化的第一步 , 就将应用场景定格在社保领域其实也是顺其自然的事 。
“当时只有社保和公安真正需要人脸识别 。”他解释 , 公安业务主要应用于追逃办案 , 针对的是那些不愿意被认出的对象 , 因此精准度要求特别高 。而社保的人脸识别主要用于老人的退休金领取 , 这些人是愿意被认出的 , 也愿意配合 , 识别的难度相对要小一些 。
当时人脸识别技术识别精度并不高 , 在社保 , 用户容忍度较好 , 能给企业更多时间进行技术升级与迭代 。
如今 , 邱建华也觉得当年第一步的选择有理性的成分 , 也有幸运的因素 。作为一名从销售起步而非技术出身的创始人 , 邱建华会更多考虑从市场的需要和实现的可能性出发来选择赛道 。这或许也是同在人工智能领域 , 智慧眼能有别于大多数“拿着锤子找钉子”的同行 , 最终实现多年持续盈利的关键 。
向左走是芯片 , 向右走是场景 。邱建华和智慧眼选择了后者作为前进的方向 。“商汤是技术拉着资本去打市场 , 先整出锤子 , 再找钉子钉 。智慧眼跟他们是错位发展的 , 我们是因应市场 , 准确定位后再去做研发 。
从视觉智能到数据智能
智慧眼成立半年后 , 公司的人脸识别第一套算法出炉 , 并成功中标某地级市人社局 。智慧眼也由此拉开面向全国人社“跑马圈地”的序幕 。
短短数年 , 智慧眼人社业务已落地全国20余省份 , 方向亦从养老保险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公务员考试和职业资格鉴定等多领域拓展 , 应用场景也逐步延伸至金融、政企等领域 。
- 打造人工智能高地!华东首个超大型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在上海临港启动运营
- 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智”造时代,他们擦亮机器的“眼睛”
- 高通演示采用isim新技术的智能手机
- 谷歌拒绝向广告商提供pixel4智能手机
- 华为智慧屏简易模式上线,新增四大快捷入口
- 智库论坛 | 社区电商推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
- 智能升温装置巧解油嘴冻堵难题
- 加强产业融合 赋能低碳发展 海尔卡奥斯智慧能源与“青碳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智能科技傍身,讯飞智能录音笔SR101助力学习生活
- 小米智能设备再次荣获国际安全认证 理论与实践并行物联网安全迈向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