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黑科技”上岗护航北京冬奥会( 二 )


此外 , 项目组还研发出一款适用于室内小环境的雾化机器人 , 目前已在多个冬奥场馆、食堂及办公场所投入使用 。日前 , 北青报采访人员在冰立方里看到这这款萌萌的“雾化机器人” , 两只大眼睛炯炯有神 , 嘴巴的位置还贴着一只北京冬奥会定制款口罩 。据悉 , 该机器人利用超声波雾化装置 , 在配合指定消毒剂使用情况下 , 即可用于空气环境及地面消毒作业 。可兼容多种消毒剂 , 同时可调节雾化速度、喷射角度 , 并根据不同药剂颗粒度合理调节强度 , 满足不同场景使用需求 , 每小时作业面积可达1000平方米 。
【防疫“黑科技”上岗护航北京冬奥会】项目组研发的60种传染病检测试剂盒也已投入使用 。据技术人员介绍 , 传染病检测试剂盒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特点 , 能够用于检测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在内的多种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 。
采集环境气溶胶 给空气做“核酸”
在首都体育馆场馆内 , 6个生物气溶胶新冠病毒监测点正不间断地给空气做“核酸检测” 。北青报采访人员了解到 , 这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科研人员利用8个月时间紧急攻关 , 联合研制出的最新应用技术 。
气溶胶的直径小于100微米 , 传播距离达1米以上 , 可被直接吸入肺部 , 它是新冠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 , 空气中气溶胶样本体积大 , 但是病毒载量比较低 , 这就需要检测方法非常灵敏 。
北青报采访人员了解到 , 生物气溶胶新冠病毒核酸监测系统 , 由便携式气溶胶采集器和一体化高灵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仪两部分组成 。其中 , 气溶胶采集器外形小巧轻便 , 适合在热身室、裁判室等狭小密闭空间使用 。仪器启后 , 以每分钟超过400升的流量将空气气旋引导至采集管中 , 空气中的气溶胶等颗粒物会被甩进采集管中 。采集管中装有4毫升病毒灭活液 , 一旦气溶胶内含有病毒将被灭活 , 以保证采样及后续检测人员的安全 。
检测人员定期将采集管中的浓缩液取出 , 转入样本管 , 然后再装入芯片卡盒中 , 放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仪中开展检测 。“阴性样本的曲线虽然会小幅波动 , 但基本是平的 , 而阳性样本的曲线会呈S形上升 , 和阴性样本形成明显区分 。”项目负责人介绍 , 该检测仪采用微流控平台结合新型核酸提取与扩增技术 , 使新冠病毒的检测灵敏度是常规方法的10倍 。
北京冬奥期间 , 100多台样本采集器在冬奥会多个场馆“上岗” , 临时检测站也将设置多台检测仪 。从采样到接样运输再到检测出结果 , 整个过程将不超过4个小时 。“如果在检测中发现了弱阳性或阳性样本 , 实验室将立即与防疫部门沟通 , 尽快启动环境消杀及人员检测、追踪等一系列防疫流程 。”项目负责人表示 。
文/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 王斌
摄影/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 袁艺
编辑/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