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丝带”又诞生奥运纪录 “最快的冰”蕴藏哪些“黑科技”
本文转自:人民网
2月7日 , 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女子1500米决赛在被称为“冰丝带”的国家速滑馆举行 , 荷兰选手维斯特以1分53秒28的成绩 , 创造了新的奥运纪录 , 并夺得冠军 。
这也是北京冬奥会在“冰丝带”诞生的第三个奥运纪录 , “最快的冰”名不虚传 。
多项技术与措施造就“最快的冰”
“速滑场馆一定要为运动员出成绩提供最好的条件 , 我们把‘最快的冰’作为最重要目标 。”国家速滑馆智慧场馆建设和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负责人李久林谈到 。
影响“最快的冰”的因素很多 , 其中有一个最重要因素就是冰面的质量和温差 。李久林表示 , 团队围绕“最快的冰”和绿色低碳目标 , 在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 , 创新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 , 这套制冰系统不但将节能环保GWP值(全球变暖潜能值)由最初将近4000降为1 , 同时还能控制冰温 。
此外 , 团队通过激光扫描跟BIM模型进行比对 , 检验、保证冰场下12万米不锈钢制冰管道处于精准位置 , 保证冰温均匀 。为保证冰板混凝土平整度 , 采用激光测量技术 , 使1.2万平方米冰场平整度偏差从原来5毫米验收标准最终达到最大不超过3毫米 。
李久林表示 , 团队对风速、湿度等一系列因素进行管控 , 包括基于数字孪生场馆室内环境的精细调控 , 所有这些都为运动员创造最好的成绩、打造“最快的冰”作出贡献 。
两小时实现“最美的冰”到“最快的冰”转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月5日 , 中国队选手武大靖(前左)冲向终点 。新华社采访人员王毓国摄
2月5日 , 在短道混合团体接力决赛中 , 由范可新、曲春雨、武大靖、任子威、张雨婷组成的中国队 , 以2分37秒348的成绩第一个冲过终点 , 夺得冠军 。中国军团的北京冬奥首金就此诞生 , 冬奥会历史上的首枚混合团体接力金牌诞生了 。
就在短道混合团体接力赛前 , 首都体育馆在两小时内完成了一次“冰冰转换” , 从花样滑冰冰面转换成短道速滑冰面 , 成功实现“最美的冰”到“最快的冰”转化 。
据了解 , 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对冰面有着不同的要求 , 花样滑冰要求冰面厚一些 , 短道速滑要求冰面薄一些 , 花样滑冰要求冰面软一些 , 短道速滑要求冰面硬一些 。
【“冰丝带”又诞生奥运纪录 “最快的冰”蕴藏哪些“黑科技”】两小时能做到“冰冰转换”转换已属不易 , 然而在2月13日 , 因运动员训练和比赛需求 , 留给“冰冰转换”的时间仅为一个半小时 。中建八局冬奥首体永久设施保障组综合负责人刘博表示 , 在这一个半小时内完成制冰系统转换 , 需要调整制冰机组数值 , 专人监控冰面传回的实时温度 , 同时要保证制冰系统、融冰系统 , 自动控制系统、纯水制备系统等正常运行 。(杨虞波罗综合自人民网、新华网、北京青年报、科技日报)
- “西北茅台”皇台酒业遭遇早盘跌停总市值仅剩26.7亿元
- 冬奥看北斗 | 辽宁“黑科技”助力中国健儿驰骋冬奥赛场
- 芯片短缺 苹果“弃车保帅”?
- 日照:企业忙开工,力争虎年“开门红”
-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舞台效果 竟是“成都造”
- 启动大规模社会招聘 特斯拉中国虎年扩产、交付“两不误”
- “充值刚”被起诉:谁还需要车评人?
- 从厦门乌石浦到深圳大芬村,全球油画“加工厂”的变与谋
- 仅重700克!冬奥滑雪头盔采用“胖五”减重技术
- 联通“黑科技”,支撑起智慧“鸟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