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陈丹燕忆曹景行:他这一生一点都没有浪费( 二 )


“但到了这一年5月 , 我们一起去采访外滩‘拉链式过马路’ , 他的身体就有变化了 , 渐渐开始需要工作一会就休息一会 , 采访最好也要坐着进行 。我记得 , 他后来采访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洪浩 , 地点选在能看到黄浦江的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楼顶 , 他慢慢就站不住了 。”
在陈丹燕的记忆里 , 这是曹景行做的最后一个大型采访 , 他与洪浩谈起了世博会对上海城市更新的推动 , 谈得非常深入 , “曹老师是历史学出身 , 一直有着很好的历史感 。他俩还约好 , 等曹老师身体恢复一点 , 再做一个长谈 。”
这个“长谈” , 成为了永远的遗憾 。
纪念|陈丹燕忆曹景行:他这一生一点都没有浪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曹景行与陈丹燕交流
(三)
到了2021年秋天 , 曹景行已不能在室外工作 , 于是他告诉陈丹燕 , 巡江(黄浦江)就不去了 , 但他愿意回头在录音棚里 , 看着陈丹燕拍回来的素材进行讲解 。
“所以那次在录音棚 , 一个下午 , 5个小时 , 他看着从杨思河到定海桥的视频素材 , 一一评点过去 。他也讲了他少年时代与青年时代的上海记忆 , 对黄浦江两岸城市更新变化的观感 , 还有对上海前景的预测等等 , 有很多闪光的点 。5个小时是高强度的 , 他中间必须要吃点东西来提精神 , 但他特别想说 , 他还讲‘你看我人瘦了 , 但我的脑力没有受到影响 。’”
这是陈丹燕与曹景行最后一次碰面工作 , 也是在这一次 , 他给陈丹燕提出了“母亲河之问” 。
“他去过好多国家 , 他对上海的观察是放在世界的视野里 。他爱这个城市 , 而且爱得很理性 , 想得很深远 , 比如他还提到黄浦江滨江建设有很多雷同的地方 , 尽管都很漂亮 , 但地气偏少 。像是杨浦区距离居民区那么近 , 能不能不要都是时尚中心?这样滨江才有日常生活的烟火气 。他对上海的爱不仅仅是摩登、时尚 , 那些都是爱皮毛 , 他是真的爱这个城市的精神 。”
(四)
在人生最后的半年里 , 医生完全不让曹景行工作了 , 即便在室内也不行 。就是这样 , 他一看到黄浦江相关的东西 , 还是会转到工作群里 。
回忆过去 , 陈丹燕总觉得 , 两人有很多共同之处 , 比如对城市的理解 , 对历史的敬畏 , 对世界的爱 , 也因此搭档多年 。“我们都生于上海 , 但他比我要深广 。他还有很多农村的记忆 , 曾经插队落户 , 在‘文革’时当搬运工 , 有很多底层生活经历 , 不像我 , 从学校到单位都单纯得多 。他后来也用小视频把他从小到大的生活都拍下来了 , 比如他去复旦把历史系四年生活拍下来 , 也会去黄山茶林场重温插队记忆 , 他对自己的人生梳理得很充分 。”
“他也会非常勇敢地公布自己的病情 , 在手术以后 , 跟他的手术医生一起做了十集左右的节目 , 讲胃癌是怎么样的 , 怎么会得 , 然后要怎么预防 。那位医生都非常钦佩曹老师的勇敢和理性 。”
在陈丹燕看来 , 到这个年龄 , 曹景行对世界的思考 , 对形势的判断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成熟的程度 , 不是现在年轻人可以比得上的 。“如果他不生这个病 , 我认为这段时间可能是他最好的用脑的时间 。很可惜 , 真的非常可惜 。”
“但从另一个方面想吧 , 他这一生一点都没有浪费 。他选择了他热爱的事业 , 做了那么多有意思的事情 , 他过得多么丰富 , 是了不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