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比研究院:技术型平台应该具备三项核心要素( 三 )


回归生态的本质 , 形成价值传递和产生新价值是生态的核心要素 , 有了价值的滋养 , 生态内的企业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 并反哺生态本身 , 形成正向循环 。有的“生态”不能为内部的企业提供价值 , 反而不断攫取压榨相关企业 , 这类“生态”难以长久存在 。
具体而言 , 一个能持续、健康发展的数智化生态包括五个核心要素:核心产品、海量用户、开放平台、众多伙伴、治理制度 。也即是说 , 一个厂商要发展生态 , 需要有一个具备独特竞争优势的核心产品 , 通过该产品来吸引至少百万级的企业用户;在此基础上 , 厂商建立自己的开放平台 , 并通过开放平台吸引众多的合作伙伴 。拥有这五个核心 , 加上建立科学的生态治理制度 , 便能实现一个持续、健康发展的数智化生态 。
因此 , 海比研究院认为 , 拥有上述五个核心要素的生态 , 才是具有长期生命力的“真生态”;否则 , 便是“假生态” 。
封闭还是互通
不管真生态还是假生态 , 打造生态是数智化巨头企业们近年来发展的重点战略 。
决胜企业级市场的关键在于企业的生态布局 , 尤其是业务入口 。在此背景下 , 包括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在内的互联网大厂 , 依托各自的优势 , 纷纷开启了生态布局之路 。
阿里通过阿里云、支付宝、淘宝等平台不断将各种生态日益发展壮大 , 拓展商业边界;腾讯通过微信、云计算等平台 , 为生态中的合作伙伴提供基础的互联网设置和服务 。字节跳动正在依托飞书、火山引擎等建立自己的生态;华为以华为云、智能终端、开源OS和数据库等建立生态 , 实现与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 。
以应用为牵引的用友、金蝶、浪潮、销售易等也在大力打造生态 。用友着力打造“以客户为中心 , 综合型、融合化、生态型的商业创新平台(BIP)” , 将生态伙伴的企业SaaS服务与用友自身的SaaS服务相互融合 。浪潮早在2018年就推出“平台+生态”的战略 , 推动和加速企业的数智化转型 。
但海比研究院调查发现 , 各自为阵的生态虽然呈现“百花齐放” , 却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未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互通 。这种互通表现在两个方面 , 一是生态内部不同厂商、不同产品之间数据、业务流程的互联互通;二是不同生态之间的互联互通 。
这种不互通的状态 , 给生态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这对于加入到某个生态的产品厂商来说 , 会面临选择站队、价值传递不畅、增值价值不高等诸多问题 。对于产品或其他生态伙伴而言 , 加入生态与不加入生态 , 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加入生态 , 并没有给生态伙伴带来明显的增值 。
由此看来 , 生态的互通势在必行 , 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在 。
生态开放有利于跨平台大闭环的形成 。打破各个生态之间的“篱笆墙” , 进入统一生态的体系中 , 在互联互通的生态中促进厂商的跨平台、跨生态的流动 , 通过各种形式实现用户商业价值转化 。
同时 , 生态的互通在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的同时 , 也能进一步实现引流获客 。通过产品和技术的共享 , 进一步提升企业用户的黏性 , 打造深度的场景应用 。
正如阿里CEO张勇所言 , 开放互通生态之间的大循环能产生的社会价值 , 一定远远大过在单一平台内的小循环 。
做强平台 , 互通生态
尽管市场上“真平台”还是“假平台”、“真生态”还是“假生态”的吵闹声不断 , 但“平台+生态”方显英雄本色、“平台+生态”才能纵横四海的道理 , 已成为业界的统一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