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数字人”展露现实价值(网上中国)( 二 )


规模化落地仍待破局
据市场研究机构“量子位”发布的《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显示 , 到2030年 , 中国虚拟数字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700亿元 。到2030年 , 身份型虚拟数字人市场规模预计为1750亿元 , 服务型虚拟数字人则相对稳定 , 总规模也将超过950亿元 。
虚拟数字人的走红折射出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走向融合的大趋势 , 但要真正实现规模化落地还有不小的差距 。例如 , 虚拟主播可随时、随地、定制化播报新闻 , 体现了人工智能与媒体行业的深度融合 , 但在同质化竞争、自主技术能力上还面临挑战 。
“华智冰”研发团队认为 , 当前 , AI正在从感知智能走向认知智能 , 机器也要从识别语音进化到理解语音 , 这对虚拟数字人的人机交互体验和场景应用提出更高要求 , 带来更大挑战 。
破局的关键在于深度的场景理解和有效的技术提升 , 不少科技企业已开始探索 。以腾讯云小微数智人为例 , 基于金融、政务、文旅等不同行业需求 , 可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 如审核面签、理财顾问等角色 , 每个数智人的侧重能力有所区分 , 能更好满足各类业务场景的服务需求 。
“我们希望虚拟数字人不仅要有真人交互的情感温度 , 更要有强大的AI能力 。”李学朝说 , 要保证最优服务性能 , 为各行各业输出完整的解决方案 , 不断渗透到智慧生活的各个场景 。
此外 , 虚拟数字人缺乏行业规范 , 还可能引起假冒人物原型进行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虚拟数字人看上去与真人高度相似 , 跟你打视频、通电话 , 都可能无法分辨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秘书长何渊说 , 未来需要对深度合成的虚拟数字人专门立法 。除了政府监管 , 行业各方还要有合作治理理念 , 提前防范相关法律伦理道德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