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数字服务平台,给“养在深闺”的古籍注入新的生命力( 二 )


事实上 , 我国目前尚存在大量现有的古籍数字化资源呈黑白影像 , 分辨率较低 , 难以满足读者和研究人员的需要 。
加速古籍数字转化 , 利用新技术整合海量古籍知识体系
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吕健表示 , 古籍整理是一项古老的事业 , 而数字化则属于当下 , 数字化转型代表着产业的前沿 。在古籍亟待数字化的当下 , “汇典·古籍数字服务平台”的出现犹如一道曙光 。这一平台的OCR系统、自动标点与自动标引技术开发都已初见成效 。其中OCR技术可以迅速识别一本书 , 准确率达93% 。达到理想准确率的机器标点后 , 剩下的疑难问题通过专家学者可以较快完成 , 把学者从大量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
【激活数字服务平台,给“养在深闺”的古籍注入新的生命力】激活数字服务平台,给“养在深闺”的古籍注入新的生命力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有着OCR的文本生成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的文本整理与标引等先进技术的加持 , 大量优秀古籍可以在准确权威的平台上与公众、专业研究人员面对面 , 使用效率大幅提高 , 有力促进海量优秀传统文化信息便利快捷有效利用 。这一平台还通过解析上海古籍出版社海量古籍资源内容 , 对其进行知识结构化揭示 , 重构原有的古籍内容组织形式 , 并创建全新的知识模块 , 实现古籍资源的知识化、专业化服务 。
通过技术的加持 , 从内容可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上使古籍里的文字快速“活”起来 。侯君明表示:“利用新技术整合海量古籍的知识体系 , 深入阐释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 , 有助于推动有中国底蕴、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 。从再生性保护的角度 , 古籍数字化技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研究与传承具有重大意义 。”
推动古籍的数字化进程 , 不仅是内容的数字化 , 更是思维的数字化 。编、印、发是传统出版的基本流程 , 在数字化项目实践过程中 , 这些传统的工作流程也在逐渐接受来自数字化思维的积极影响 。在杨光辉眼中 , 普通扫描技术向三维高清扫描的迭代发展 , 互联网向物联网的转变 , 古籍数字化向数字人文进化 , 藏在图书馆的书可以通过数字出版技术 , 打通虚拟和现实之间鸿沟 , 传统馆藏资源通过新媒介形成“元宇宙” , 也并非遥不可及 。
作者:汪荔诚
图片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 供图
编辑:童薇菁
*文汇独家稿件 ,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