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拳头打架、靠咬文嚼字解谜的新蝙蝠侠,观众还会喜欢吗?( 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罗伯特·帕丁森在《暮光之城》里的吸血鬼形象太深入人心 , 那张忧郁、敏感、愤世嫉俗的脸 , 到了这个偶尔流露出无助和怀疑的蝙蝠侠上 , 也显得意外合适 。
【靠拳头打架、靠咬文嚼字解谜的新蝙蝠侠,观众还会喜欢吗?】靠拳头打架、靠咬文嚼字解谜的新蝙蝠侠,观众还会喜欢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也正是他的无助、脆弱、迷茫和怀疑 , 让这位蝙蝠侠跟观众的距离一点点拉近了 。
开始时 , 他不愿意成为别人眼里的家族接班人和超级富二代 , 只是一心想给父母报仇 。近三个小时的片长里 , 明线是他每一次跟谜语人的交手;暗线则在讲述这个年轻的蝙蝠侠如何面对信念崩塌 , 如何面对自我的认知反思 , 以及如何接受自己要成为一名哥谭市需要的英雄的心路历程 。
Batman还原成为“man” , 侠变成了人 。对人性幽微的探索 , 与快意恩仇的超级英雄故事并行不悖 。
这种现实感 , 反而让英雄主义显得更加有力 。何况还是一名骑摩托时也听涅槃乐队的超级英雄 。
挑战观影习惯 , 但瑕不掩瑜
坦白说 , 《新蝙蝠侠》不算完美 , 很多设置都是在挑战观众习惯 , 7.8分的豆瓣评分也能说明它不是一道符合国内最广大观众口味的菜 。
首先就是光影问题 , 全片几乎90%的时间都发生在暗夜里 , 哥谭仿佛不见日光 。加上三个小时的片长 , 对眼睛的负担很大 , 影片结束后需要好一会儿来适应光线 。
靠拳头打架、靠咬文嚼字解谜的新蝙蝠侠,观众还会喜欢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国外网友吐槽)
导演马特·里夫斯为了让观众看到更多细节 , 有更好的观影体验 , 还特意给全球影院经理和放映员写了一封信 , 呼吁大家准确调整放映的光线强度和颜色 , 将亮度调至不低于14FL(福特朗伯) 。
福特朗伯(FL)是电影的放映亮度单位 , 人眼对影像观察的最佳亮度为14FL左右 , 此时对色彩的辨识、影像细节的感受以及人眼的舒适度是最佳的 。因此数字2D电影的银幕亮度要求大多是14±3FL , 但国内的普通银幕平时都基本达不到这个要求 。
靠拳头打架、靠咬文嚼字解谜的新蝙蝠侠,观众还会喜欢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次 , 影片从一个主观镜头开启的谋杀案开头 , 故事本该是扣人心弦的 , 但之后又花了近一小时来塑造哥谭的整个城市空间和风貌 , 类似于“哥谭百景图” , 牺牲了观众熟悉的叙事节奏 , 容易让人丧失耐心 。
甚至在后续抽丝剥茧、环环相扣的侦探推理部分 , 文戏的节奏也是缓慢的 , 娱乐性降低 , 哥特风重现 , 或许会合DC粉丝的胃口 , 但对广大观众来说不算友好 。
此外 , 戈登警长、老管家等一些次要角色有工具人之嫌 , 蝙蝠侠与猫女的情感线也显得有些莫名其妙 。
靠拳头打架、靠咬文嚼字解谜的新蝙蝠侠,观众还会喜欢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总体来说 , 瑕不掩瑜 , 《新蝙蝠侠》出色的艺术性是不可否认的 , 摄影、美术、配乐、镜头语言 , 都是上乘水准 , 仿佛回归到了电影艺术的古典时期 。同时也在艺术性与商业化的平衡上 , 达到了很不错的完成度 。
在这个受疫情影响 , 大量影院关闭的当下 , 蝙蝠侠的故事 , 拯救人心 , 也拯救的是困顿中的电影市场 。黑暗骑士会再度崛起吗?所有人都在等一个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