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苏州人家的全家福,比《人世间》还好看?( 二 )


1981年苏州人家的全家福,比《人世间》还好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就这样 , 1981年的春天 , 因为这张全家福而显得格外不同 。
从这以后 , 我们再没拍过全家福 。
那年 , 因为出国交流演出的名额在临出发前被人顶掉 , 年轻的孃孃痛哭三天后 , 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出国 。我记得 , 哪怕是正吃着饭 , 只要听到电视里英语节目开始 , 她都会一丢饭碗 , 钻进房间苦读 。1986年 , 全家在红房子一起吃了最后一顿西餐 , 到虹桥机场为小妹送别 。父母兄长泪眼婆娑 , 孃孃擦擦眼泪 , 背起琵琶 , 长发一甩 , 远赴异乡 。
1987年 , 五叔也跟着出了国 , 他走的时候把一屋子藏书留给了父亲 , 这些书从苏州运到常熟 , 几经周折 , 现在安躺在我家阁楼 。工作后某一年回家 , 我心血来潮上阁楼翻书 , 赫然发现了《小逻辑》《纯粹理性批判》 , 那一刻 , 我有点读懂了那个爱拉小提琴会画画的五叔 。
1988年出国的是二伯一家 , 因为不年轻了 , 说书先生在国外又“武艺俱废” , 头几年一天打两份工 , 只睡两三个小时 , 苦熬多年 , 才算把日子慢慢过得好起来 。
最后出国的是阿爹阿婆 , 然而老人没有了熟悉的土地滋润 , 就算有亲情 , 生命力也会日渐减弱 。最后几年 , 这张全家福 , 成了他们唯一的念想 。
再一次的隆重聚会 , 是把阿爹阿婆的骨灰迎回来 。父亲哭得像个孩子 。
2016年 , 孃孃的儿子回国 , 在加拿大土生土长的孩子 , 对中国有着无尽的好奇 , 他去了母亲住过的厢房 , 吃了小笼包 , 游了苏州园林 , 这些母亲无数次念叨过的地方 , 既陌生又熟悉 。他把全家福印在了鼠标垫上 , 送给国内的舅舅们 , 当我们每天打开电脑 , 手底下就是这张全家福 。
今年的春天 , 五叔发来了在国外聚会照片 , 一家四口和孃孃一家四口 , 小型的全家福 。他们已年过花甲 , 孩子们聊天 , 也只会用英文了 , 五叔说他们讲的中文 , 下一代也不能百分之百听懂 , 他说了一个词——冻龄 , 没有一个年轻人能听懂 , 必须用英文解释 。他既觉得遗憾 , 又很是为自己离开故土35年 , 仍然能紧跟国内流行而自得 。
留在国内的三兄弟 , 仍然活跃在评弹的舞台 , 阿爹留下的手艺 , 已经传到了第四代 。
当年老屋里叽叽喳喳的争论 , 江南丝弦的嘈杂 , 父亲的训诫和母亲的呵护 , 早已归为平静 。江南合院里东厢房电视机前苦读的女孩 , 西厢房里看书拉琴的年轻人 , 也在地球的那一头步入了日暮之年 。但关于“家”的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 都留在了这张全家福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