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菲、陈晓《梦华录》豆瓣8.8,会是古偶剧“迟来的春天”吗( 二 )


刘亦菲、陈晓《梦华录》豆瓣8.8,会是古偶剧“迟来的春天”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偶像剧的观众一直以女性居多 , 剧中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以及三人间的姐妹情也颇能引起女性观众的共鸣 。三人性格鲜明 , 其中赵盼儿聪慧 , 孙三娘泼辣 , 宋引章天真 。在情感线外 , 三人一起在东京白手起家开茶坊的事业线 , 贡献了不少有关宋代民俗风物的看点 。
赵盼儿出场时的身份是茶坊女掌柜 , 孙三娘则做果子蜜饯生意 , 两人身份都是女商人 。宋代女子经商是有据可查的 。
刘亦菲、陈晓《梦华录》豆瓣8.8,会是古偶剧“迟来的春天”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宋史学者吴钩介绍 , 宋代女性经商很常见 , 尤其是茶坊 , 更构成宋代城市社会的公共空间 , 而不仅仅是单纯饮茶的私人所在 。“清雅的茶坊是‘士大夫期朋约友会聚之处’;高端的茶坊可供‘富室子弟、诸司下直等人会聚 , 习学乐器、上教曲赚’;大众茶坊则是‘诸行借工卖伎人会聚行’的场所;还有‘楼上专安着妓(伎)女 , 名曰花茶坊的’ , ‘非君子驻足之地也’ 。”东京的繁华以及与江南人文民俗的差异 , 在《梦华录》中被讨巧地呈现了出来 。
卖“散茶” , 还是卖“点茶”
为了在东京立足 , 赵盼儿、宋引章、孙三娘三人开起了茶坊 , 位置选在一条热闹却没有竞争对手的街巷 , 开头几天尚有人尝鲜 , 但很快没了生意 。原来 , 东京人喝茶习惯去茶楼酒肆林立的茶汤巷 , 而她们选的地方是贩夫走卒来往的马行街 , 他们喜欢便宜、解渴的散茶 , 稍高端的点茶产品不适应这些消费群体 。
刘亦菲、陈晓《梦华录》豆瓣8.8,会是古偶剧“迟来的春天”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于是 , 三人讨论起如何改造茶坊 。孙三娘觉得马行街的人既然不愿意喝点茶 , 索性就改卖便宜快销的散茶 。宋引章则认为不如搬店 , 她给出的理由很直接 , “卖散茶 , 不就迎合了那些贩夫走卒了吗?咱们茶坊那么雅致 , 怎么可以做出没品格的事呢?”两人为此争论得激烈 , 赵盼儿当起了和事佬 , 她觉得 , “品格固然重要 , 但也不能不管茶客们的喜好 。”
刘亦菲、陈晓《梦华录》豆瓣8.8,会是古偶剧“迟来的春天”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一讨论 , 映射出当下古装剧的矛盾 , 到底是该引领观众还是迎合观众?
在马行街卖点茶 , 让人想起此前号称“8倍速观剧还嫌慢”的电视剧《清平乐》 。拿拍历史正剧的思路去拍古偶题材 , 花心思填充大量历史文化背景 , 做还原考究的服饰、道具 , 但最终往往曲高和寡——戏要好看才是关键 。
而改卖散茶以靠近受众喜好 , 正如套路不断复制的一系列古偶流水线产品 , 做得巧了不费力气就能得流量 , 做不巧就让人审美疲劳 , 三集弃剧 。最后赵盼儿想了个方案:茶坊分作两处 , 楼下摆几张桌椅 , 卖便宜的散茶吸引客人 , 楼上依旧卖点茶 , 而且通过包装加上若干文化附加值以吸引文人雅士 , 比之前卖得更贵 。
《梦华录》让人耳目一新的地方 , 在于它的不“流水线” , 比如女主角人设的新颖鲜活 , 这多半要归功于关汉卿的好底本 , 再加上宋人笔记里的烟火气 , 让《梦华录》目前尚不失点茶风味 。不过 , 为了让这个故事在40集的体量里讲得通 , 且符合当下的审美需求 , 《梦华录》原创了男主角顾千帆 , 以及由之牵扯出的朝堂、权谋线 , 又走回了传统古偶的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