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阳刚:拿着别人的本事,当成自己的本事,这不是真本事( 三 )


“翻唱本就不是长久之计 , 而且将别人的歌用于商演 , 必然会引发版权争议 。
旭日阳刚:拿着别人的本事,当成自己的本事,这不是真本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关键所在 , 诚如汪峰说的:“永远翻唱别人的歌 , 最终不会长久 。”
他也曾就此事给旭日阳刚联系过 , 但被金钱名利冲昏了头脑的旭日阳刚 , 对汪峰的建议充耳不闻 。
直到汪峰的一纸禁唱声明 , 才让旭日阳刚真的懵了 。
没有了旭日阳刚 , 汪峰依然有其他作品 。
可没有了《春天里》 , 旭日阳刚分分钟被打回原形 。
有人说汪峰的所作所为 , 乃小人行径 。
之所以禁唱 , 无外乎是“分赃不均”、看不得别人唱《春天里》比他还要红、自己分不到半杯羹、打压新人以泄私愤 。
旭日阳刚:拿着别人的本事,当成自己的本事,这不是真本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还有更多人为旭日阳刚感到惋惜 , 这里头甚至包括汪峰 。
但旭日阳刚值得惋惜吗?答案是否定的 。
歌手想要走得长远 , 必然需要作品加持 , 可这一点恰恰是旭日阳刚的短板和死穴 。
如果刚刚出名 , 旭日阳刚不做原创尚且可以理解 , 可随着名气、人气高涨 , 草根歌手逐渐向明星组合靠拢 , 身份的转变自然也意味着大家对他们要求的改变 。
既没有原创 , 也没有及时邀人写歌 , 唱来唱去的《春天里》还是别人的作品 , 没有拿得出手的原创作品 , 又凭什么让观众记住他们呢?
将事业发展寄托于啃老本 , 无异于把命运交给了运气 , 当他们失去汪峰的《春天里》这个资源后 , 旭日黯然失色 , 阳刚荡然无存 。
再加上 , 旭日阳刚的成名本就是一个偶然事件 , 没有作品加身 , 也没有专业的乐理知识 , 在某个程度上来讲 , 他们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歌手” , 反而更像是“网红” 。
他们的爆红从一开始就不是因为“唱得有多好” , 更多的是他们的演唱视频中的“情绪”抓住了人心 , 引起了共鸣 。
与其说大家听的是他们的“歌” , 不如说听的是“自己” 。
汪峰的“禁唱长文”只是旭日阳刚事业降温的导火索 , 而真正让他们走向没落的 , 其实是他们自己 。
作茧自缚 , 失去初心
国内的各种组合常常会面临着“中途下车”的状况 , 甚少有组合能够走到最后 。
成名后的旭日阳刚不再是落魄的民工 , 而是红极一时的草根歌手 。
有名、有钱后也意味着有了更多的诱惑 。
这个曾经爆火的组合 , 因打动了大家而被捧上“高位” 。
大家喜欢的是他们的质朴 , 而非飞扬跋扈 , 为了名利不择手段的那一面 。
从草根变成明星 , 在种种纷繁缭乱的诱惑中 , 旭日阳刚开始膨胀 , 人也飘了 。
所有的消亡都是从内部开始的 。
正所谓“共苦容易 , 共富贵难” , 因利而合 , 自然也能因利分开 。
原以为有钱后的王旭和刘刚能够携手向前 , 谁承想 , 他们之间的矛盾远比大家想象的更复杂 。
首先是 , 一个组合有两个经纪人 。
王旭找来自己的表妹 , 刘刚喊来自己的挚友 , 本应由专业人士来做的事情 , 变成了“两套班子” 。
专业的事 , 交给非专业的人 , 况且这还牵扯到旭日阳刚未来的事业规划 , 如此安排必然是各自向着各自的人 , 怎么可能不产生分歧 。
其次 , 两人对未来的规划也产生了分歧 , 王旭希望能成立自己的公司 , 而刘刚则想继续唱歌 。
但真正导致旭日阳刚分崩离析的原因 , 究其根本还是一个“钱”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