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特效药、升级版疫苗…一大批创新成果亮相( 二 )
医疗成果回应民生关切
采一次足跟血可以一次性筛查近600种遗传病风险、做几个动作便能评估孩子动作发展状况、一套5G联网系统可实现婴幼儿气道管理的远程实时会诊及人工智能导航决策……本届服贸会上,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一口气展示了10个创新项目,其中6个项目现场签约,展示了我国在儿科医疗领域的创新服务水平 。
“这是基于靶向测序的新生儿筛查及临床应用闭环管理系统 。”在北京儿童医院展台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系统聚焦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现实难题,只需要采一次新生儿的足跟血,进行微量DNA提取,即可筛查465个基因相关的596种相对高发、严重影响健康的单基因遗传病,评估新生儿患病风险 。这一技术将有力促进我国遗传性罕见病的早筛早诊早治 。
在北京协和医院展区内,两台新设备格外吸睛 。据协和医院西院事务管理处处长助理刘硕介绍,其中一台是神经科与中科院软件所团队联合研发的运动功能定量评定系统,“ReadyGo睿动” 。该系统基于深度视觉感知技术,能够完成步态测试、平衡测试、TUG测试等十余项经典运动测试的定量分析,并对被分析者的运动功能进行全面客观评估,“走几步,就知道你的步态正不正 。”另一台是耳鼻喉科团队自主研发的支撑内镜辅助系统,能够解决内镜手术单手操作、血污镜头、关键操作视野晃动等一系列问题,解放医生双手 。
在健康卫生服务展馆南侧,一辆写有“5G移动卒中单元”的救护车很抢眼 。蹬几级台阶走进车内,映入眼帘的是移动CT、检验设备、监测仪器等,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互联网医疗诊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办公室主任尚国伟介绍,这是由宣武医院互联网医疗诊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导,联合中国联通、北创动力等公司共同开发的5G移动卒中单元,利用物联网、互联网、5G等创新技术,将卒中急救相关医务人员、信息、设备资源连接起来,形成患者“上车有专家、专家有工具、工具有平台、平台有信息、信息通患者”的救治整合模式,为患者抢占救治黄金时间,对于提升医疗机构对脑血管病为主的重大疾病的防控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
医药创新求解患者需求
一根细丝在导管里进退自如、灵活转向,可以辅助完成微创血管介入手术,不知疲倦、不怕辐射 。这是易度河北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医生” 。公司负责人陈阳介绍,传统血管介入手术操作复杂、可控性差,需要丰富的操作经验,而且医生手术时往往受到大量辐射,这套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即“微创血管介入手术辅助系统”就是为解决这些难题而研发的 。“这项技术目前在国内、国际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陈阳说,与传统手术操作相比,该系统在器械的推送精度、稳定性上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
如今,中国血液肿瘤的精准化、个性化治疗水平仍有待提升 。“以携T315I突变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为例,目前临床上很多患者是在出现耐药后以‘试药’形式等待标准疗法试错,这显然会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 。”亚盛医药董事长、CEO杨大俊表示,如果能通过基因检测,把T315I突变的患者精准地筛查出来,就能让患者更早地用上和用对创新药、实现长期生存 。
本届服贸会上,亚盛医药带来了原创1类新药奥雷巴替尼 。说起奥雷巴替尼,可能多数人感到一头雾水,但说起它的故事,不少人非常熟悉——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用于治疗耐药慢性髓性白血病(简称CML)的第一代药物格列卫(伊马替尼)被称为“格列宁” 。它帮助患者将不治之症变为慢病,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命,但患者长期用药会出现耐药性,一旦相关基因发生突变,一代或二代药物都将变得无效 。而奥雷巴替尼作为中国首个第三代BCR-ABL靶向耐药CML治疗药物,靶向包括T315I突变在内的多种BCR-ABL突变体,被誉为“第三代格列卫” 。
- 法国知名双胞胎主持人先后死于新冠肺炎
- 智利动物园老虎猩猩接种新冠疫苗
- 岸田文雄二次施政演说:将新冠疫情定位为国难
- 美军最高层接连被曝感染新冠 仅剩5人能正常工作
- 美国99.9%新冠病例感染德尔塔毒株
- 内蒙古满洲里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例
- 哈尔滨新增10例关联本土新冠确诊病例行程轨迹公布
- 比利时两只河马染新冠 或为该物种首次
- 安溪发现一例疑似新冠阳性人员 全县公交停运核酸门诊暂停采样
- 9地发布人才新政!落户、亿元奖金…哪里吸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