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Z世代遇见汉服:一股“穿”越时空的文化热潮( 二 )


“我买过最贵的一条马面裙是13800元 , 因为它运用了非遗的缂丝技艺 。一寸缂丝一寸金 , 它是属于我们国人的高定时装 。”汉服爱好者卞志华网名“悠妃” , “入坑”汉服后和“同袍”们组建了“九章汉文化研习组”社群 , 目前群成员1200多人 。“我购买的部分高价汉服是复原款 , 运用了高档面料和手工技艺 , 主要是用于线下讲座、活动中的展陈 。我和群友们日常穿着还是以雪纺、棉麻等面料的汉服为主 , 均价两三百元左右 。因为爱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 我们还是倡导理性消费 , 让汉服文化健康发展 。”她说 。
近几年 , 汉服在电商渠道增势迅猛 。以天猫平台为例 , 2020年天猫汉服品类年成交额同比增长近500% , 两家汉服品牌销售破亿 , 超过1200家服饰品牌新增汉服类目商品 。据统计 , 年购买汉服6至8套的消费者中 , “95后”表现更为突出 , 年消费金额集中在200元至1000元区间 。
同时 , 更多年轻汉服品牌也在尝试将汉服元素时尚化、常服化 。出生于1993年的传统文化爱好者“小豆蔻儿”2016年创立了自己的汉服品牌“十三余” , 聚焦内容创作和供应链搭建 。“从最开始的一个月工厂起订量100件 , 到了2020年总销售额近3亿元 , 位列‘淘系’汉服品牌销售额总排名第一 , 我们见证了整条汉服产业链从设计、生产到销售、服务的不断优化完善 。”她说 。
尽管汉服圈内部依然存在“复原派”和“改良派”之争 , 但整体来看 , 市场的热情、商家的激增、资本的加码正在让这一曾经的小众品类成长为最具潜力的“国潮”新赛道 , 且两个方向都涌现出一批头部企业 , 引领行业发展风向 。据艾媒咨询数据 , 2015年至2020年 , 中国汉服市场销售规模实现了由1.9亿元到63.6亿元的激增 , 2021年市场销售规模预计将突破百亿元 。
多元融合:从跨界联名到文化传承
汉服经济早已不再局限于服装买卖 , 更延伸到动漫、游戏、美妆、婚庆、影视、文博、旅游等相关产业 , 让这一传统文化在与潮流时尚的碰撞中 , 寻找到融入现代社会的多元路径 。
跨界联名已成为汉服“破圈”的主要推动力 。“唐宫夜宴”刚火 , “十三余”就推出对襟短衫、齐胸襦裙的联名款汉服 。此外 , 与网络游戏、古装影视等打破次元壁的IP合作 , 都让汉服接触到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
服饰是文化认同标志性的载体之一 , 汉服复兴的背后既是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崛起 , 也是国风审美、文化自信的凝聚 。以汉服为切入点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极高的热情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 。数据显示 , 到2019年底 , 全球的汉服文化社团数量已超过2000家 。卞志华所在的“九章汉文化研习组”定期会举办各种雅集活动 , 包括国画书法、诗词鉴赏、茶艺体验等 。“我们也会去寻找公共资源 , 做一些助力传统文化传播的活动 , 比如说亲子汉服打卡博物馆、汉服文化公益讲座等 , 让大家通过汉服之美更深层次地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她说 。
和线下体验形成联动的 , 是社交媒体的线上传播 。一项调查显示 , 我国58.45%的民众通过社交媒体接触到汉服 。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平台的话题设置正在推动汉服相关内容创作和文化传播的持续增强 , 一批专职UP主以汉服穿搭、复古妆容、传统手工、国风歌舞等形式持续产出优质内容 , “汉服衣橱大公开”“一场准备了两年的汉服婚礼”“十款汉服发型教程合集”等视频在B站的播放量都高达百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