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总设计师:专门为着陆失败做了准备( 二 )


“天问一号”装有“黑匣子”,为着陆失败做准备
2016年,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和嫦娥四号探测器任务分别正式立项,孙泽洲被任命为两大探测器的“双料”总设计师,一面飞“月球”,一面奔“火星” 。从“探月”到“探火”,距离从38万公里一下子“跨越”到4亿公里,而且火星表面环境更为复杂凶险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计划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对火星进行全球性、综合性的环绕探测,在火星表面开展区域巡视探测 。想要通过一次发射就完成三项目标,这在全球尚属首次 。
采访人员:有句话,火星是很多探测器的坟场,也就是说它失败率实在是太高了,人家单项任务失败率就很高,我们要一次出发完成三项任务 。你们在设计之初有没有把这些因素都综合考虑进去,万一我们失败了?
“天问一号”总设计师:专门为着陆失败做了准备
文章图片
孙泽洲:我们做了很多准备,甚至可以说至少有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精力都是在做防止极小概率事情发生的工作 。这次着陆系统还带了一个信标装置,类似于飞机的黑匣子,我们考虑到如果没有真正平稳着陆到火星表面,比如撞击的话,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靠这个信标把进入过程中关键的记录数据传回地面,便于我们对过程中的原因进行分析 。
为模拟火星开伞,专门研制发射火箭弹
火星和地球的公转周期决定了大约每隔26个月,有一个最佳发射窗口,这时航天器从地球出发到达火星所需要的转移能量最少 。
为了赶在2020年的最佳发射窗口前完成所有准备工作,孙泽洲带领团队远赴新疆戈壁、内蒙草原进行大量外场试验,建造火星环境模拟试验设施,完成了多项关键技术攻关 。
“天问一号”总设计师:专门为着陆失败做了准备
文章图片
孙泽洲:我们不是简单地把伞用飞机拉到空中,然后把伞一扔就行 。对进入地球的航天器来讲,用这种方式验证这个伞可以,但火星大气比较稀薄,我们要在距离地球地面30多公里高度的情况下进行模拟,才能跟进入火星时大气密度比较相似 。我们为了验证这个伞,新研制了一枚火箭弹,把伞装到模型上去,通过火箭弹把它打到我们要求的30—50公里的高度,火箭弹再把它分离出来 。这个伞和模型之间再用我们的程控来控制,进行开伞,模拟在火星上开伞的过程 。
“未来的行星探测,要选出30岁的总师”
34岁担任副总设计师,38岁担任系统总设计师,如今51岁的孙泽洲已经作为总师放飞了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和天问一号三个深空探测器 。从“奔月”到“探火”,正是千千万万和孙泽洲一样的航天人不断问天,推动着中国探测器一步步远行,探索深空的奥秘 。
“天问一号”总设计师:专门为着陆失败做了准备
文章图片
孙泽洲: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来到五院,那时候任务真的很少,一年发射不了一颗型号,后来从九十年代末开始有一个快速的发展期,这个发展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到现在我们也在重视这方面,大胆地给年轻人压担子,给他们更多的信任,那天我还说,以后的深空探测真的需要80后,甚至要让更年轻的人担当主力 。为什么这么说?像我们现在到月球几天的飞行,到火星几个月的飞行,到木星几年的飞行,以后要到天王星、海王星,那可能需要几十年的飞行 。
采访人员:我入职的时候它飞走,我退休的时候他才到 。
【“天问一号”总设计师:专门为着陆失败做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