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心理学」尹继武:信号与沟通的政治心理学

尹继武:信号与沟通的政治心理学 作者:尹继武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5月26日;人民大学国政评论编辑:周悦
「政治心理学」尹继武:信号与沟通的政治心理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政治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 对于理解政治生活中的很多现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 , 关于“信号与沟通”的研究成为政治心理学研究的前沿之一 , 贯穿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外交等方方面面 。信号与沟通的政治心理学有三个关键词 。
一、关键词之一:信号
信号是行为体为了改变接收者分配某一特定事态或事件的概率 , 而有意呈现出来的任何可观察的特征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 , 信号可以分为言语信号和非言语信号、成本信号和非成本信号 。
首先区分言语和非言语信号 。言语通俗来说就是说话 , 即怎么进行言辞表达来传递某种信息;非言语信号就是行为、姿态、眼神等细节 。在国家层面 , 领导人、国家发言人的话语 , 正式的外交声明等都是言语信号 , 包含一些非常微观的言语特征;非语言信号则包括各种战略性的政治经济军事行为 。
有关成本信号和非成本信号的区分则更加学术化 。我们确定某些信号的真实性及其可信性 , 从理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 , 就牵涉到一种潜在的逻辑 , 即要考察其成本性如何 , 成本越高欺骗的可能性越低 , 成本性信号比非成本性信号更加可信 。因此 , 探讨成本信号的来源 , 即成本的逻辑 , 成为理性主义的信号可信性的核心路径 。主流的外交信号成本逻辑为观众成本 , 强调民主国家的外交信号可信性来源于其承载的国内和国际观众成本 。而社会心理学等路径研究 , 挑战成本信号或昂贵信号的逻辑 , 强调领导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 , 是对于传统成本信号的有效补充 。
信号具有信息传递、形象改变、身份识别和战略工具的功能 。信号在一种拥有共同的社会规范、社会文化的环境中可以传递信息 。但是 , 在国际社会中 , 由于国际规范和外交礼节的存在 , 在多边领域 , 相对一些约定俗成的外交信号更容易理解 , 不易产生误解;但在双边层次 , 由于相关国家互动的实践经验不足、政治意识形态差异以及文化思维差异等因素 , 很多外交信号的信息内涵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磨合才能形成 。通过信号可以塑造一种形象 , 人需要塑造形象 , 国家也需要塑造形象 , 塑造形象的过程就涉及策略问题 。博弈论实际上讲的就是策略 , 在信息不充分或充分条件下 , 怎样达到更好的目标或者均衡 。我们讲的信号与沟通 , 也是基于战略或策略的角度 , 探讨行为体如何根据情境或对方的期望 , 进行信号的传递及形象的塑造 , 即根据对方的可能反应来调整言行 。
因为信号具有模糊性 , 我们可以通过外在的、可观察的东西来捕捉信号所传递的信息 , 这是一个观察与辨析的过程 。一般来说 , 信号很容易造假 , 即发射虚假信号 。在外交和国际关系中 , 根据杰维斯(Robert Jervis)的界定 , 外交信号是指声明或行动 , 其意义由行为体之间心照不宣或毫不隐讳地理解建立起来 。所有行为体都知道 , 发出信号主要是为了影响信号接收者对发出者的印象 。信号辨析可以根据时间维度、空间维度、话语维度等方面进行判断 。时间维度包括时长、频率、关键时间节点和次序;空间维度包括会面地址选择等;话语维度就是要分析话语 , 注重其信号判断意义 。
二、关键词之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