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桐庐“触摸”幸福图景( 二 )


融城乡,创新赋能、资源从城市延伸至农村
葫芦烫画、石雕体验、绣花娃娃、科技达人……妙趣横生的课程、来自县城的专业辅导员,今年暑期开始,在桐庐县内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成立的乡村“复兴少年宫”,给乡村孩子们增添了一处课余生活的“宝地” 。“希望山村里的孩子也能共享城里优质的文化资源、教育资源,有快乐成长的条件和实现梦想的机会 。”桐庐县委宣传部部长翁嫣说 。
桐庐县莪山畲族乡是杭州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漫步畲乡,莪山畲族馆、民族文化广场、非遗街区、高端民宿……一路行一路景,处处透露着浓浓的民族气息 。
“以前的莪山是个闭塞的山坳,‘男子多光棍,女子无嫁衣’,现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畲乡百姓不断创新、开拓致富路 。”莪山畲族乡乡长蓝智伟说,坐落在山坡上的民居,开门就是青山翠绿、云雾缭绕,景致被“镶”进窗框里,站在院落里就像是立在仙境云端 。
2013年,来自杭州、上海的民宿投资者们将目光聚焦到莪山畲族乡,当地新丰民族村村民也找到了一条新的增收路,活用乡村各类资源,探索出一条资源变产业,资产变股份,资金变资本的“两山”转换通道 。
几年时间,宁静的小村庄大变样 。“秘境山乡生活”“云夕戴家山”“戴家山8号”“独幽处”等民宿,让戴家山精品民宿集群成为桐庐县的“金名片”,新丰民族村也被誉为现代“世外桃源”,昔日清冷偏远的小山村还举办了世界民宿论坛现场会,村集体也开启了租金保底、薪金创收、股金分红“三金模式”,扩展了增收渠道 。
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莪山乡还成为全国少数民族5G示范应用第一乡,“依托5G网络,通过驾驶舱实时查看田间情况,每天的水质、温度都能一‘屏’掌握、实时收集,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精准投饵、环境管控、病虫害监测等一系列农事操作 。”沈冠村村民黄金源说,过去的每亩地收益不足500元,如今变成了一亩田、千斤粮、百斤鱼、万元钱的“科技田”“黄金田” 。
听民声,“分好蛋糕”从“我”变成“我们”
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事业、不让一个桐庐老百姓因大病而过不上好的生活、所有行政村定期举办“新村夜话”共议大小事务、县政府食堂邀请各界人士“我们的早餐会”破解发展难题……听民声、话民情,这是多年来桐庐县把人民需求放在首位的坚守 。
自2012年起,桐庐把每年的5月6日即桐庐“解放日”定为“百姓日” 。“办一次两次‘百姓日’不难,难的是连续十年、年年办,惠民措施全部延续,民生大红包也越来越有‘含金量’ 。”桐庐县桐君街道南门社区黎振远说 。
从最早的老年人春节红包、市民出行礼包到新生儿红包、就业红包、升学红包……新的惠民措施在之后每一年延续 。“比如老年人春节红包从2012年的每人300元,提高到了现在每人1000元;今年开始困难群体由政府出资参加特定商业医疗补充保险等等 。”桐庐县城南街道办事处主任柴生标介绍 。
为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和帮扶力度,桐庐相关部门成立大病致贫救助帮扶公益金,目前已累计向862户困难家庭发放2500余万元救助金,因患重大疾病经正常救助后生活仍受影响的困难家庭,可申请救助3万至10万元 。一系列“分好蛋糕”的惠民举措,是桐庐对于“老有所养,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生动践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