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平台现大量“高仿”基金经理人账号( 二 )


微博提醒称 , 如遇到任何朋友在线上借钱 , 都要电话求证本人验证身份;如果双方微博私信沟通 , 一定要仔细辨认账号 , 是否为当事人所使用的账号;要通过多个交流渠道验证身份 , 可通过电话、短信或其他平台的通讯工具;建议有条件的用户做个人身份认证 , 增加辨识度 , 避免被仿冒 。即使没有认证 , 也要注意自己的隐私信息 , 尽量少公开过多个人私密信息;如果发现自己的账号被人冒充 , 进入冒充账号的主页 , 进行举报 。
有分析认为 , 随着越来越多的名人本人进驻微博 , 并进行加“V”认证 , 高仿号存在的空间会越来越小 。然而 , 在新兴的短视频和社交平台 , 由于本人还未认证 , 甚至不曾入驻 , 因此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
内存
基金经理该不该“出圈”?
除了质疑社交平台的审核机制 , 基金经理“出圈”的现象也受到关注 。
有分析认为 , 基金经理“偶像化”的背后 , 反映了不少投资者的投资盲目性 。“以前投资经理在幕后操盘 , 投资者可能会根据基金历史表现、投资回报率、行情涨跌等角度选择 , 现在这些人站在了台前 , 成为了公众热议的对象 , 甚至有了仿冒账号 , 就说明了人们的盲从 。”
【多平台现大量“高仿”基金经理人账号】在社交网络上 , 采访人员看到了有粉丝自发为易方达张坤组建了“易方达张坤全球后援会” , 并坚持在超话社区打榜 。此外 , 中欧基金的周应波等多位基金经理也拥有自己的“粉丝后援会” , 在电梯广告、短视频平台、投资类App中 , 甚至会有投资经理的个人广告视频 , 这是基金圈从未有过的现象 。“对于基民而言 , 不能片面放大明星基金经理的个人作用 , 误以为只要是明星基金经理就不会亏钱 , 甚至把他们的话奉为圭臬 。”本组文/本报采访人员 温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