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咖啡后 中药企业集体转型做医美 这一次他们赌对了吗?( 三 )


2018年,九芝堂、天士力、步长制药等多家药企开始布局生物制药 。但生物制药技术门槛高、投入高、风险大、回报周期长,对长期“重销售、轻研发”的中药药企,实在不是好的选择 。
天士力生物制药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9年亏损额急剧扩大,达到3.55亿元 。14个在研药品中,也没有业界认可的重磅产品 。
其他企业的产品也大多不了了之 。
后来,“她经济”火了 。数据显示,2019年“她经济”规模有望达到4.5万亿 。中药企业又开始转向化妆品 。
2019年7月,以痔疮膏为主打产品的马应龙,高调推出3款口红产品;一个月后,生产“999皮炎平”的华润三九也推出了三款口红 。
2020年餐饮又成了“香饽饽” 。马应龙开始卖方便食品;北京同仁堂药店、东阿阿胶还推出了咖啡 。
几番周折后,业界不得不承认,中药企业跨界多元发展这条路并不好走 。
云南白药是公认跨界最成功的药企,健康日化收入已经超过药品收入 。其中,云南白药牙膏市场占有率达到22.2%,排名第一 。但近年来,云南白药牙膏的市场增长已经趋缓,疑似遭遇了天花板 。
其他跟风的药企则普遍不成功 。“最后成了杂货店了”,上述行业人士对八点健闻分析,中药企业没有做快消品的基因,而且企业的出发点不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服务,而是急于改变业绩下滑的现状,是被动转型 。
“过于急功近利,不是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 。很多企业做面膜、食品、饮料,其实只是找相关厂家贴牌 。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并不高 。”他说,比如,很多企业卖补钙产品,就会考虑定较高的价格,通过医生推销给患者 。
中药企业内部人士也表示,这些快消品看似门槛低,实际上因为竞争充分,利润空间有限 。药企如果不转变思路,从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上下功夫,再有影响力的品牌也留不住消费者 。
“很多最后只是作为礼品赠送给客户,或者作为赠品搭售 。”有行业人士告诉八点健闻,他所在的一家有上万人的大药企,就曾拿面膜给员工发福利 。
操盘手上线 中药企业转型将更加频繁
30年前,医生走街串巷义诊,男女老少排队看病买药的场景,如今已搬到了线上 。
今年电商年中大促中,大批美容针、水光针、热玛吉等项目中间,也可以看到振东、仁和药业等企业的防脱、生发产品频繁出现 。“医生说话,患者见证”是最常见的方式 。
“线上力推”正成为中药企业寻求行销模式变化的新尝试 。
有行业观察者认为,在移动互联网和电商发展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用户现在更多在线上获取信息,通过关键词搜索来触达,通过节日营销来引发最终的购物行为 。
为了产品为更多人所知,药企也计划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广告宣传 。
振东制药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曾透露,将花5000万元至1亿元在互联网垂直平台等进行精准投放,用于其补钙产品和防脱发产品的宣传 。云南白药2020年广告宣传费用达到5.2亿元 。
也有业内人士不太看好这种营销模式 。他认为,云南白药、王老吉靠广告营销火了,其实是踩对了点 。2000年以后,消费者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但是缺乏好的商品,而且消费者还处于朦胧状态,容易被广告左右 。
对于那些原本就有线下销售渠道的产品来说,在线上力推,很可能会冲击线下原有供应链 。这也导致很多药企在与电商签约时,有价格限制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垄断风险 。
而在电商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行业观察者认为,未来中药企业的转型速度会更快 。药厂通过过去做药形成品牌,将以品牌为关键词延伸其产业链,向高频消费领域渗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