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证如山,不容否认”——事实证明“慰安妇”制度就是日本战时的国家犯罪( 二 )


在滇西怒江西岸高黎贡山下 , 董家沟“慰安妇”制度罪行陈列馆默默地矗立在云南保山龙陵县城小巷深处 , 这座1921年建造的走马串角楼式四合院建筑曾被强征为日军慰安所 。1942年5月 , 日军占领滇西后 , 先后在芒市、龙陵县、腾冲、遮放、畹町、盈江等地设立了慰安所 , 其中 , 董家沟是龙陵城最大的慰安所 。
在董家沟“慰安妇”制度罪行陈列馆里 , 一幅身怀六甲的“慰安妇”照片格外引人注目 。她叫朴永心 , 是一名来自朝鲜的受害者 。1938年3月 , 17岁的朴永心被日本警察以“招募女勤务人员”为诱饵 , 与其他16名朝鲜姑娘一起被送到中国南京利济巷慰安所 。几经转折 , 朴永心又与其他20多名“慰安妇”从缅甸腊戍被送往中国滇西芒市和龙陵董家沟慰安所 。1944年 , 中国军队反攻松山 , 朴永心与其他4位“慰安妇”被俘 , 美国采访人员瓦尔特·乌勒为她们拍下了这张令世人震惊的照片 。
身怀六甲、神形虚弱的朴永心形象也出现在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 。在这里 , 作为三名“慰安妇”雕像中的一个 , 朴永心一手护住腹中胎儿 , 一手搭在另一妇女背上 , 显得无力、无助与无望 。整组雕塑体现了罪恶的“慰安妇”制度给无辜妇女们带来的灾难性悲惨生活 , 表现了日本军国主义对人性的肆意践踏和给妇女带来的苦难与伤痛 。
2003年11月 , 在中日韩三国联合调查组的帮助下 , 朴永心深入南京和滇西腾冲、龙陵、松山等地 , 一一指认日军慰安所的罪证 。在南京 , 朴永心亲自指认利济巷2号就是当年的“东云慰安所” , 而2号楼上的第19号房间正是她当年被拘禁的地方 。
后来 , 利济巷慰安所旧址成为中国大陆首座经“慰安妇”亲自指认的以“慰安妇”为主题的旧址陈列馆 , 同时也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分馆 。陈列馆由八幢淡黄色的两层建筑组成 , 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 , 共展出1600多件文物展品、400多块图板、680多幅照片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介绍 , 1937年底 , 日军占领南京之后 , 将利济巷2号改造为“东云慰安所” , 将18号改造为“故乡楼慰安所” 。前者用于接待日军普通士兵 , 后者用于接待日军将校以上军官 , 是战时日军在华首都中心地带设置的高等级慰安所旧址遗存 。
近年来 , 南京侵华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不断深入挖掘日军“慰安妇”制度这段历史和新的线索、文物、史料 。纪念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连续6年前往广西、山西、江西、海南、湖南等地 , 实地走访慰问当地的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及家人 。据了解 , 目前中国国内仅有10余位“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健在 。
“在走访调查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的过程中 , 我一方面感叹她们遭受的身心双重摧残 , 另一方面被她们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所鼓舞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员刘广建告诉采访人员 , 为历史留痕 , 为正义发声 , 举办“慰安妇”主题展览 , 进行“慰安妇”问题研究 , 就是要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 。“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复仇 , 而是提醒人们珍爱和平 , 维护人类的公平正义 。”刘广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