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走进上海电力大学 寄语学子( 二 )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高度赞赏
扎根现实主义手法扬青年担当
《在希望的田野上》剧中对于新农村面貌的呈现和青春视角链接“乡村振兴”的巧妙出圈方式,吸引了许多学子的好奇 。针对“本剧进高校对大学生的影响”问题,及现场学子面对“毕业返乡”的两极分化态度,导演王俊晔与编剧饶俊一致认为:“本剧的创作初衷,并不是想提倡大学生返乡的牺牲精神,而是希望更多人了解乡村振兴全貌,从而在返乡与实现人生价值之间找到平衡点”;对剧名中“希望”二字的深刻含义,编剧饶俊也给出了自己的注解:“乡村的希望,即是下一代的教育者” 。
著名编剧,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钱钰也对该剧提出了高度赞扬 。作为教育工作者,钱钰教授深知农村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她看来:“在精准扶贫的时代,‘希望’二字绝不是一次简单的经济刺激,也不是一个外来人员的一次帮扶,希望必须扎根在前沿,从故乡的人与山水中滋养出来”,而《在希望的田野上》用“脚踏泥土,仰望星空”的态度,实现了剧中关于“希望”这一伟大命题的表达 。上海电力大学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的周慧杰教授在观看视频过程中,也一度被剧集片段感染落泪,他深情寄语学子:“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每个人都能用学识为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活动在现场的热烈掌声中画上圆满句点 。
立足大时代,聚焦真命题,《在希望的田野上》以浪漫主义与写实主义相交织的手法,将“乡村振兴”的国家政策作艺术影像再现,真实、细腻、青春、轻巧,更具浓烈时代气息的乡村故事中,在彰显新时代青年责任与担当的同时,也吹响了乡村振兴号角,从而激励更多年轻人投入到更广阔天地,散发自己的光和热 。
【《在希望的田野上》走进上海电力大学 寄语学子】目前,《在希望的田野上》正在腾讯视频独播,每周三四五20点更新2集,会员抢先看6集,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