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家庭2025白皮书》发布迎接数字家庭2025未来式( 二 )


从外部视角对比 , 我国的数字家庭相关标准化组织技术“同类项”薄弱 , 因此必须承认起步晚 , 追赶难的现状 , 而标准组织之间的角逐 , 本身就意味着令智能家居产品和系统的开发者徒增“负重” 。
Part2:产业级生态 , 是数字家庭痛并快乐的“成人礼”
过去的二十余年里 , 行业角逐的重点是构建以巨头为中心的企业级生态(如华为、小米、海尔、腾讯等) , 可以说 , 在智能家居时代 , “得开发者得天下”是业内笃行不疑的信条;但在数字家庭时代 , 企业级生态需向产业级生态进一步熔融 , 新的规则正在隐隐浮现——得开放者得未来 。两者并不冲突 , 企业级生态正是打通产业级生态的必要步骤 , 但新秩序与新规则的悄变 , 已预示着企业结盟方式的重置 。
客观来讲 , 在智能家居发展的前期 , 行业巨头凭借技术、产品、研发、市场洞察、渠道分发能力 , 同时借助行业号召力构建较为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态 , 推出技术先进、功能全备、涵盖软硬一体、覆盖屋内屋外、打通照明、安防、娱乐、消费、健康、厨卫的全场景解决方案并非难事 , 在全屋智能时代 , 这样的功能似乎也够用了 。尽管彼此互离互斥 , 但也打开了智能家居最初的市场教育 。但全屋智能绝不是高质量人居水平追求的终点 , 从供给侧的“满员” , 到消费者的满意 , 中间还差一个“自主选择权”的归还 。
为什么要充分尊重消费者这一市场主体?
因为 , 技术创新也好 , 政策驱动也好 , 都只是智能家居“冷启动”的旁系助攻 , 打铁还需自身硬 , 要想打开数字家庭的规模化高速发展 , 来自消费者的市场驱动才是取之不尽的源动力 。试想 , 企业级生态固然可以从小生态中为消费者提前“打包好”日后家居环境的电视、音箱、照明设备、冰洗卫浴、有线无线网络、以及互操作核心的中控屏、操作系统、内置软件和配套服务 , 消费者拎包入住即可享受智能家居全套便捷 。
但 , 究竟谁有权剥夺消费者对未来生活的自主选择权?由AIoT描绘的千人千面的主动型智能家居服务 , 消费者真的可以通过受限的产品选择来实现吗?贺军提到 , 近年来购房者平均年龄渐趋降低 , 目前已低至30岁以下 , 年青一代消费者对个性化和自主权的诉求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 这与全屋智能的“打包”模式之间矛盾亟待解决 。“打包”模式是企业级生态抱团前行的市场策略 , 本无可厚非 , 但站在整个行业长远发展的角度 , 这无疑成为了扼杀消费者饱满热忱的的冰刀 , 当一把把互离互斥的冰刀“架”在消费者面前 , 整个行业无疑陷入自己预设好的瓶颈 。
《数字家庭2025白皮书》发布迎接数字家庭2025未来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数字家庭2025白皮书》发布迎接数字家庭2025未来式】绕不开的“家规” , 殊途同归的标准化 。
至此不难看出 , 数字家庭标准化已不再只是标准化组织的议题 , 事关行业阶段与风向 , 市场规模与增速 , 企业 , 尤其数字家庭领航者企业 , 早已从“小家”生态与数字家庭大生态做出权衡 , 投身数字家庭标准化建设中 。
其中 , 最痛之处莫过于要将几年来构建的生态暂时进行疏松 。原有生态通过小范围的企业标准进行联结 , 如今 , 要通过更加统一的全新标准来进行更大范畴的重组 。这一过程中 , 旧标准的解耦、生态粘性的降低、下游商机的摊薄 , 企业每一步都承担着与商业版图密切相关的风险 , 或许就是数字家庭成长之路必经之痛 。不禁要问 , 非如此不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