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守为攻!“威海钓具”抛出“突围之竿”( 二 )


和鱼竿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夏卫清 , 见证了我市钓具产业从“一哄而上”到“红海大战”再到“抱团发展”的过程 。他说:“共享基地其实是市场和成本压力倒逼下 , 政府引导形成的集聚化发展生态 , 这不仅解决了中小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 , 也能让整个产业链条结合更紧密 , 发展更具韧劲和活力 。”
集聚化发展不是简单的“物理组合” 。为催生更多“化学反应” , 我市支持钓具企业高质量发展落实项目补助资金486万元 , 推动环翠钓具共享基地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同时 ,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试水”网络协同制造 , 促进检验检测资源、关键生产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共享共用 。
采访人员从加工中心走路不到3分钟 , 就来到了专为周边企业职工安家立业的青年中心 。据介绍 , 后续这里还将配套钓具展览中心、加工中心二期厂房、研发车间等 。而在环翠区钓具产业喷涂中心内 , “共享车间”让小微企业走出了“环保困境” 。
转守为攻!“威海钓具”抛出“突围之竿”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6月30日下午 , 在位于豪仕达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内的喷涂中心内 , 鱼竿碰触的“叮当”声不绝于耳 。豪仕达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程家权说 , 公司配有的先进大型环保设备、催化燃烧设备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吸引了30余家当地小微企业来此“共享”喷涂、切断、水磨等工序 。喷涂中心去年实现1400万元产值 , 带动小微企业产值上亿元 , 环翠区2021年补贴喷涂中心补贴279.5万元 。
7道纯手工工序被智能机器替代
威海钓具贡献了全球60%以上的钓具产品 。虽然最为核心的碳纤维丝技术已被成功突破 , 威海钓具产业链却从未放缓科技创新的步伐 。
转守为攻!“威海钓具”抛出“突围之竿”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来到汉鼎渔具的研发中心 , 几个年轻人围着一台“缠带机”进行再测试 。只见在电脑显示屏上输入参数后 , 将一捆鱼竿放入凹槽 , 缠带机便自动对每根鱼竿进行缠带 。7秒 , 是缠好一根鱼竿的时间 , 而一个熟练工的时间是20秒 。
与印象中的研发中心不同 , 这里更像是一个生产车间 。研发中心的主要任务就是对鱼竿生产中的30多道纯手工工序进行一一突破 。负责人沙国栋说 , 他们用了5个月时间突破了缠带工序的机器换人 , 20多台缠带机已经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目前 , 包括缠带在内 , 团队已“拿下”7道程序 。
设计创新 , 也是威海钓具的“制胜法宝” 。位于宝飞龙的企业展厅里 , 上千种鱼竿整齐排列 。随手拿起一根鱼竿 , 浑身都是“专利” , 企业负责人介绍:“鱼竿把轴上设置了编织网套 , 这样可以防止垂钓时手掌脱滑;鱼竿上的金属套环 , 防止钓鱼过程中因为鱼太重导致鱼竿开裂……”
转守为攻!“威海钓具”抛出“突围之竿”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宝飞龙不仅制定了《创新工作室制度》《“五小活动”奖励制度》等 , 还参与起草、修订《钓具钓鱼竿支架》《钓具安全通用要求》《钓具分类和术语》3项行业标准及《钓鱼竿》团体标准 , 公司已获得授权专利34项 , 其中实用新型专利21项、外观专利6项、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6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22项 , 年平均转化4项以上 。
产业链的竞争力 , 说到底来自源源不断的创新力 。威海组建技改服务队 , 上门开展智能化技改服务“一对一”免费诊断活动 。在劳动力密集、人身危害风险高等生产环节进行智能化技术改造 , 联合开展缠线(带)、喷涂、装把、点睛等自动化装备和环保水性漆等新材料的研发应用 , 解决了5个“卡脖子”行业共性技术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