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弓做客腾讯MadTalk,聊聊北京冬奥开幕式的科技美学?( 二 )


文章图片

冰立方的视觉内容需要激光跟踪的最远距离达到132米 , 这在尺寸有限的场馆内是无法实现的 。因此数个激光装置需要在场馆内合适的位置 , 分组对应不同的视频内容 , 以“接力”的形式完成整个环节与视频的互动 。最终经过两个多月的尝试确定了由32根激光勾勒影像内容 , 达到了激光追踪的所需条件 。
黑弓做客腾讯MadTalk,聊聊北京冬奥开幕式的科技美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然后随着冰立方上部顶盖的下翻 , 配合着激光的雕刻 , 底部的五环缓缓上升 , 冰立方四面的LED屏一边缓缓下降 , 同时播放“冰碴四溅”的三维视觉效果 , 三方面完美配合 , 就形成了五环被一点点“雕刻”出来的视觉效果 。
黑弓做客腾讯MadTalk,聊聊北京冬奥开幕式的科技美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最后 , 王志鸥总监分享了在开幕式视效设计中的一些挑战 , 比如设计创意经常颠覆性的修改、设计内容在极短的时间内不断调整 , 其中最大的挑战是现场效果调试 。从电脑屏幕到面积约11500平方米的开幕式地屏 , 显示效果完全不同 , 为了这场视听盛宴 , 视效团队白天出片 , 晚上去鸟巢进行效果调试 , 这样白天黑夜连轴转几乎是大家的常态 , 充分展现了团队对专业细节工匠一般的打磨 , 对艺术设计的极致追求 。
分享结束后 , 两地的SMADer意犹未尽 , 同是设计师的大家有很多想要交流的问题 , 开始了踊跃举手互动环节 。通过具体问题的探讨 , 王志鸥总监、江珊导演、孙贝蕊导演知无不言 , 互动气氛非常热烈 。
黑弓做客腾讯MadTalk,聊聊北京冬奥开幕式的科技美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SMADer:接到助力冬奥的任务时 , 需要中国文化和数字科技相结合 , 黑弓是如何找到突破口的 , 创意来源是什么?能否举个例子简单介绍一下?
王志鸥总监:那就以《立春》为例吧 , 一个很有趣的巧合是开幕式那天恰逢立春 , 是一个象征万物复苏 , 充满希望的节气 , 这个巧合给了创作团队一个绝妙的选题 , 以此作为切入点 , 去探寻中华文化中独特元素 。从“雨水”开始 , 到“立春”结束 , 用“二十四节气”进行开幕式的倒计时 , 最后落到立春 , 让我们中国人的时间观、宇宙观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花开、柳枝、风车、蒲公英这些象征春天的元素让大家在这个特殊疫情时期 , 看到了生命的力量与希望 。
黑弓做客腾讯MadTalk,聊聊北京冬奥开幕式的科技美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SMADer:为什么雪花导视牌采取完全相同的设计 , 只是在国家名字上做了区分呢?
江珊导演:我们其实之前尝试过对不同国家做一些个性化的设计 , 选择带有国家元素的一些表达 , 但是最后所有的雪花导视牌会拼接成一个大雪花 , 每个导视牌的重量要一致 , 因此才选择了相同的设计 , 保证最后的现场呈现效果 。所以我们的每一个设计都要结合很多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来确定最后的方案 , 这个过程很有趣 , 当然也颇具挑战性 。
黑弓做客腾讯MadTalk,聊聊北京冬奥开幕式的科技美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SMADer:运动员入场经过的大门纹样的灵感来源和设计标准是怎样的呢?
孙贝蕊导演:这个主要是对古代门窗纹样的再设计 , 为了保证传统文化表达的准确性及规范性 , 我们成立了专家小组 , 对纹样设计内容进行专项审查研讨会 , 形成了系统的决议评审结果 , 确保纹样的规范使用及应用场景 。并根据现场彩排情况 , 不断优化与灯光配合效果 , 对材质设计、光效设计等都进行了多次优化迭代 。同时在设计标准方面 , 对地面及竖屏内容进行了专项设计 。我们要以现场效果、以观众的视角来进行标准的制定、设计的把控 , 同时也要考虑到转播清晰度等各种技术相关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