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分,纪录片《人生第二次》热播:你如何面对“第二次”的人生选择?( 二 )


于是 , 8集纪录片实际上构成了4组人生辩题 。总导演秦博解释 , 在《人生第二次》中 , “圆”与“缺” , 关乎骨肉亲情的分离和重逢;“纳”与“拒” , 讨论身体的缺陷和容貌的焦虑;“是”与“非” , 聚焦司法领域 , 记录出狱后的二次人生 , 以及追寻公平正义的申诉人;“破”与“立” , 则对准了时代新女性 , 她们有的走出不幸的婚姻 , 有的不甘在流水线做工 , 通过自学 , 改变了命运 。“这一系列的母题 , 都关于中国人如何对抗命运 , 如何抗争与和解 。”
豆瓣9.3分,纪录片《人生第二次》热播:你如何面对“第二次”的人生选择?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选取最适合的讲述方式
《人生第二次》的拍摄正逢疫情期间 , 主创团队在辽宁、北京、上海、湖北等地蹲守了两年 , 总共积累了1万多个小时的影像跟拍记录 , 最终浓缩成8个60分钟的片子 。这8个片子 , 各自带有分集导演的鲜明个性 。有的是主人公的方言讲述 , 有的是冷静克制的第三方视角 。用主创的话形容 , 相较于前作 , 《人生第二次》“丧失了一定的规整性” , “但选取了最适合这一集故事人物的讲述方式” 。
豆瓣9.3分,纪录片《人生第二次》热播:你如何面对“第二次”的人生选择?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从某种程度上说 , 《人生第二次》是尖锐的 , 它把争议直接摆在观众面前 , 是非对错交由观者判断 。
拍摄《非》时 , 分集导演孙功旭最常遇到的状况是被拒绝 。在寻找拍摄对象的半年多时间里 , 他穿梭于4所监狱之间 , 面聊了300多名服刑人员 , “我不接受拍摄”成为回复的常态 。最终 , 已服刑11年的毛徽(化名)答应了拍摄 , 已服刑11年的他还有1个月就要出狱了 。走出高墙 , 意味着人生第二次的重启 。但找工作、重系亲情纽带、重寻自我价值 , 成为他出狱后必须面对的考验 。
分集《拒》谈及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整形 。从最初的割双眼皮、垫鼻子、隆胸 , 到最近的打精灵耳、填充卧蚕、植发等 , 曾经羞于谈起的“整形” , 如今成为潮流 , 甚至还衍生出了“整商”“美商”“do脸”“有效整容”等词汇 。摄制组蹲守在上海两家医院 , 记录下这群女性对“外在美”的执着 。对有的人而言 , “外在美”是消除往日自卑的一种方式 , 为此在整形道路上越走越远;但对宁夏女孩冯婷而言 , 整形是面对病理性原因时不得不做的选择 。从2岁起 , 她的左脸逐渐肿大 , 面部不对称 , 在辗转求医多年后 , 她终于在上海同济医院完成了“整形”手术 , 也终于能够抬头挺胸 , 成为一个自信的女孩 。纪录片所打动人的地方 , 正是这些无关对错的形形色色的选择 。
豆瓣9.3分,纪录片《人生第二次》热播:你如何面对“第二次”的人生选择?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人生这个命题很复杂 , 我们没有资格去评价一个人的人生 , 所能做到的就是以尽可能多的视角去提供对一个人、一件事或者是一个群体的看法 。”纪录片总统筹黎晓炜说 。
在张昊看来 , 《人生第二次》所展现的主题和理念 , 其实就是人在面对惊涛骇浪或生活的意外时 , 如何去应对 , “是抗争?是和解?还是其他?”在面对人生的重大“拐点”时 , 该如何去抉择 , 纪录片给出了每集主人公的答案 。但更多的答案等待观众去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