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欣赏骗子安娜的时候,我们在欣赏什么?( 二 )


除去安娜的镜像人生设计 , 《安娜》的故事也很难不让人想到今年另一部改编自真人案件的剧集《虚构安娜》 。这个被“创造”的安娜 , 与韩剧《安娜》的主角有着相似的人生:
2013年至2017年间 , 20岁出头的安娜·德尔维(假名) , 伪装成拥有6000万欧元信托基金的德国富有继承人 , 并宣称要在纽约建立私人美术馆和高档艺术社交俱乐部 。凭借一系列假象 , 她跻身纽约上流圈层 , 与曼哈顿的银行家、酒店经营者和房地产大亨打成一片 , 还骗倒大半个艺术圈 。直到2017年她终于因多项罪名锒铛入狱 。
正如媒体毒辣的评价:“看着纽约的灵魂 , 安娜意识到如果你用闪亮亮的东西、大量的现金、财富的象征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 他们就几乎无法看到其他任何的东西 。”韩剧版的安娜 , 同样通过同样的骗术 , 利用了上流社会的势利与短视 , 狠狠僭越了所谓“上流”的虚假面皮 。
当然 , 说《安娜》精妙并不是说故事逻辑精巧 , 而是说人设、剧情 。撒谎与圆谎的逻辑行为、盗用与替用人生 , 这个过程并非完美 。甚至 , 正如网友所调侃的 , 韩国但凡有“学信网” , 安娜的盗用也不会成立 。可以说 , 《安娜》与《寄生虫》分享着一个类似的逻辑“死穴”——在贫富阶级对立逻辑中 , 有钱人十分之蠢 , 真安娜的“躺平”和没有野心固然是她特权与好出身的副产品 , 但剧中她的愚蠢无能也是真的 。
追剧的观众是不能发现这些个剧情bug吗?
当然不是 。
但他们依然选择继续这个故事 , 一定程度上因为“安娜”是印刻着时代气息的爽剧剧本——底层民众 , 一路向前 , 最后冲顶 。可能过程不光彩 , 但是足够爽与痛快 。
因此 , 有观众真情实感地写下追剧心迹:“假安娜聪明能干 , 坚强努力 , 为了维持一切步步为营 , 当然她所做的事是欺诈 , 可是要是以能力对标那些荣誉 , 她才更有资格当那个真安娜 。在这个阶级固化 , 上层阶级垄断大部分资源的社会 , 假安娜像个杀出一条血路的盗贼 , 戳破了上层社会的愚蠢 , 承载着下层社会的希望 。我当然不会学她 , 但我佩服她 , 并真心希望她可以成功 , 获得幸福 。”
如果说十年前的韩剧女主剧本还是“道德无瑕小白花”的天下——《安娜》的故事肯定是“真安娜”的复仇版本 , 被恶女冒名顶替、偷换人生 , 通过完美男主角的爱与拯救 , 一番恋爱成长之后 , 她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 。在十年后的今天 , 这种本质上赢家通吃的故事——有钱就有道德 , 爱情与事业两手抓的包着“罗曼司”皮的有钱有闲阶级恋爱故事 , 不再能被当下的观众所埋单和相信 。
【当我们欣赏骗子安娜的时候,我们在欣赏什么?】“恶女”之所以成为新的流量密码 , 还因为这些角色身上所承载的复杂性 。她们有“搏命”精神——坚持、决断力、行动力三合一 , 永远依靠自己 。“恶女”们撕破了《梦华录》式用极致浪漫爱情故事包装好的“交易逻辑”——故事里女子的努力、站起来 , 与其说是为了不靠男人 , 不如是为了“自以为在不牺牲自尊的情况下靠住更好的男人” 。相较之下 , “恶女们”或许还走得更远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