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太空的莫扎特》专题研讨会举办:打开成长的盲盒( 二 )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成长研究中心副主任曹巍认为 , 这是一部为孩子拍摄的奇幻、喜剧、家庭题材的电影 。影片借助喜剧的形式传递了温情、成长、感动、梦想等 , 在欢笑中体悟了爱的力量 。她谈了两点感受:第一 , 家长的角色定位问题 。影片任大望和任小天这对父子的矛盾冲突贯穿全片 , 与刻板的说教相比 , 喜剧化的表达更轻松 , 更贴近生活 , 更容易拉近和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距离 。影片以寓教于乐的方式 , 借助电影技术手段和表现手法潜移默化地将价值立场和态度融合到故事中 , 在嬉笑中完成了对现实的思考和对心智的启迪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讲师姚萍从心理学角度解读了孩子如何实现梦想以及父母如何来契合孩子的梦想 。从父母的角度来说 , 怎么爱孩子、理解孩子是有难度的 。“从影片中我们看到 , 这对父子关系的矛盾是中国文化中常见的冲突形式之一 。长辈对晚辈的教育特点是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指导孩子 , 认为孩子是自我价值的延续与希望 。从孩子角度来看 , 快乐就是自主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 要考虑个人的才干、特点、喜好能得到合适的发展 , 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影片聚焦一个普通孩子 , 影射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的普通家庭 。”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电影理论研究处处长王纯认为 , 整体来看 , 影片在系列电影的创作中开拓了新的空间和可能 , 应该鼓励更多像陈思诚这样成熟的导演 , 去关注这类电影创作 , 为中国面向青少年的电影推出更多精品力作 。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杜霞认为 , 中国式父母大多按照“己所欲施于人”的逻辑方法在教育孩子 , 但美好的人生一定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 。现在许多孩子在爱的名义下被包裹而感到窒息和不适 , 这一点值得深思 。《外太空的莫扎特》导演在解决和回答终极问题的时候采用艺术而非科学的方式 , 这种对人生命之自由意志的珍重和呵护尤为珍贵 。
中国心理学会专家朱松从心理学角度 , 分析了影片的特点 , 认为影片看得很过瘾 。影片主角任小天属于平凡世界 , 而莫扎特来自非凡世界 , 主人公应该离开他的现实生活到奇幻的非凡世界中去历险 , 最终回归现实生活 , 完成他成长的螺旋式上升 。
在探讨家庭教育问题上 , 首都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于丽娜认为 , 首先应该肯定父母的初心 , 但同时家长也面临两难 , 一方面要让孩子寻找自己 , 遵从自己的内心 , 另一方面 , 在如今的大环境下 ,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也将面临五五分流的问题 。家庭教育是个现实问题 , 不能带着偏见一味认为父母固执地要把孩子变成其愿望达成的人 。
聚影汇创始人朱玉卿指出 , 该片是真正的暑期档影片 , 很适合广大青少年观众走进影院观看 。影片表现出了青少年对平等、自由、梦想和未知世界的渴望 , 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其次 , 影片对亲子关系的探讨非常有价值 , 值得教育和心理学领域的专家深度挖掘 。
【《外太空的莫扎特》专题研讨会举办:打开成长的盲盒】此次研讨会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中国电影基金会钟惦棐电影评论发展专项基金、北京壹同传奇影业文化有限公司主办 ,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电影理论研究处、聚影汇(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承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