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一个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相会的地方( 二 )


洛阳牡丹郑瑶摄
用文化带动产业发展 , 洛阳也屡出奇招 。每年四五月份 , 洛阳城总是“爆满” 。游人纷至沓来 , 只为一睹牡丹的天香国色 。
当“赏花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时 , 洛阳人李学武剑走偏锋专注于研发牡丹瓷 。“牡丹文化节期间 , ‘门票经济’很红火 , 但‘产业经济’没有做起来 。”李学武说 , “游客来了啥也带不走 , 本地人也很难从中获取经济收益 。”他以唐白瓷技艺为基础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牡丹瓷 , 成了洛阳爆款文创产品 。除瓷盘、盆景等摆件外 , 如今牡丹瓷已开发出娃娃摆件、饰品等创新产品 , 每年销售5万余件 , 稳定销售额约6000万元 。
李学武牡丹瓷作品人民网采访人员杜明明摄
李学武研发的“一带一路”系列、“东方妞妞”系列等摆件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超万件 , 受到广泛欢迎 。“我们需要抓住当地的文化元素 , 融合当地的特色 , 用牡丹瓷技艺做出他们需要的产品 。牡丹伴着中国传统文化 , 通过我们的工艺制作 , 必能辉煌在‘一带一路’上 。”
“洛阳地脉花最宜 , 牡丹尤为天下奇 。”拥有1500多年栽培史的洛阳牡丹正从“一朵花”变成一片产业 。
从观赏品到食用品再到化妆品 , 洛阳牡丹迈进工业领域 , 衍生出了牡丹茶、牡丹籽油、牡丹日化用品等近百个深加工产品 , 形成了集培育种植、加工销售、观赏旅游等为一体的牡丹特色产业 。
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胡大鹏说 , 从“老三篇”向“新三篇”转 , 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 , 洛阳市正努力把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到旅游产业规划建设中 , 以文促旅 , 给旅游增内涵;以旅彰文 , 让文化活起来 。提升已有旅游产品文化内涵 , 不断丰富文化旅游业态 , 形成更多的“诗和远方” 。
工业转型:老树发新枝新树结硕果
“东方红”拖拉机被印上了第三套一元人民币中国一拖供图
新中国成立初期 , 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洛阳矿山机器厂等“十大厂矿”落户洛阳 , 洛阳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 , 我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压路机等“全国第一”诞生于此 , “洛阳制造”享誉全国 , “东方红”拖拉机更是承载了一代人的时代记忆 , 见证了新中国农机工业的发展历史 。
近年来 , 面对转型升级压力 , 老工业基地洛阳树立新发展理念 , 既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实现“老树发新枝” , 又坚持创新驱动 , 培育新兴产业 , 迎来“新树结硕果” , 工业基地的名片越擦越亮 。
5G电动无人驾驶拖拉机人民网采访人员杜明明摄
5G高清摄像头、蘑菇头GPS天线、毫米波雷达、大数据云平台、氢燃料电池、3分钟加氢、24小时待命 。演示现场 , 通过远程操控 , 无人驾驶拖拉机迅速进入农田 , 自动规划路线、自动转弯、自如进退、精准停靠 , 娴熟高效地完成耕地作业……2020年6月 , 由中国一拖牵头组建的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发布了中国首台5G+氢燃料电动无人驾驶拖拉机 , 一经亮相 , 便吸引了众多目光 。
此次发布的首台5G+氢燃料电动拖拉机 , 系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牵头 , 清华高端装备研究院洛阳基地联合打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