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是什么意思(耦合与退耦,上拉与下拉?)( 三 )


四个误区:●电容容量越大越好 。
很多人在电容的替换中往往爱用大容量的电容 。我们知道虽然电容越大,为IC提供的电流补偿的能力越强 。且不说电容容量的增大带来的体积变大,增加成本的同时还影响空气流动和散热 。关键在于电容上存在寄生电感,电容放电回路会在某个频点上发生谐振 。在谐振点,电容的阻抗小 。因此放电回路的阻抗最小,补充能量的效果也最好 。但当频率超过谐振点时,放电回路的阻抗开始增加,电容提供电流能力便开始下降 。电容的容值越大,谐振频率越低,电容能有效补偿电流的频率范围也越小 。从保证电容提供高频电流的能力的角度来说,电容越大越好的观点是错误的,一般的电路设计中都有一个参考值的 。
●同样容量的电容,并联越多的小电容越好,耐压值、耐温值、容值、ESR(等效电阻)等是电容的几个重要参数,对于ESR自然是越低越好 。
ESR与电容的容量、频率、电压、温度等都有关系 。当电压固定时候,容量越大,ESR越低 。在板卡计中采用多个小电容并连多是出与PCB空间的限制,这样有的人就认为,越多的并联小电阻,ESR越低,效果越好 。理论上是如此,但是要考虑到电容接脚焊点的阻抗,采用多个小电容并联,效果并不一定突出 。
●ESR越低,效果越好 。
结合我们上面的提高的供电电路来说,对于输入电容来说,输入电容的容量要大一点 。相对容量的要求,对ESR的要求可以适当的降低 。因为输入电容主要是耐压,其次是吸收MOSFET的开关脉冲 。对于输出电容来说,耐压的要求和容量可以适当的降低一点 。ESR的要求则高一点,因为这里要保证的是足够的电流通过量 。但这里要注意的是ESR并不是越低越好,低ESR电容会引起开关电路振荡 。而消振电路复杂同时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板卡设计中,这里一般有一个参考值,此作为元件选用参数,避免消振电路而导致成本的增加 。
●好电容代表着高品质 。
“唯电容论”曾经盛极一时,一些厂商和媒体也刻意的把这个事情做成一个卖点 。在板卡设计中,电路设计水平是关键 。和有的厂商可以用两相供电做出比一些厂商采用四相供电更稳定的产品一样,一味的采用高价电容,不一定能做出好产品 。衡量一个产品,一定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去考虑,切不可把电容的作用有意无意的夸大 。


上拉与下拉上拉电阻:
1、当TTL电路驱动COMS电路时,如果TTL电路输出的高电平低于COMS电路的最低高电平(一般为3.5V),这时就需要在TTL的输出端接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高电平的值 。
2、OC门电路必须加上拉电阻,才能使用 。
3、为加大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单片机管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 。
4、在COMS芯片上,为了防止静电造成损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一般接上拉电阻产生降低输入阻抗,提供泄荷通路 。
5、芯片的管脚加上拉电阻来提高输出电平,从而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抗干扰能力 。
6、提高总线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管脚悬空就比较容易接受外界的电磁干扰 。
7、长线传输中电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扰,加上下拉电阻是电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扰 。
上拉电阻阻值的选择原则包括:
1、从节约功耗及芯片的灌电流能力考虑应当足够大;电阻大,电流小 。
2、从确保足够的驱动电流考虑应当足够小;电阻小,电流大 。
3、对于高速电路,过大的上拉电阻可能边沿变平缓 。综合考虑
以上三点,通常在1k到10k之间选取 。对下拉电阻也有类似道理
耦合是什么意思(耦合与退耦,上拉与下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