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克隆技术(为什么无法克隆顶级科学家?)( 二 )
由此可见,克隆科学家并不能让他成为科学家,甚至有可能“克隆体”无法达到本人的成就 。
文章图片
科学家需要克隆吗?《爱因斯坦曾在这里》的作者曾经写过一句话,就算1925年之后爱因斯坦改行去钓鱼,度过余生,对于科学来说也没什么损失 。而1925年的爱因斯坦只有46岁,直到76岁爱因斯坦才去世,也就是说在后来30年,爱因斯坦对科学界没有做出巨大的贡献 。
这在科学史上并不罕见,许多科学家晚年都没有做出非常重要的成果(多说一句,经常有人说牛顿晚年信教,其实并不对,牛顿一生都是宗教徒,并不是只有晚年才信教) 。
文章图片
这也说明了, 即使是硕果累累地科学家,在随着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受限于知识、眼界以及新技术的发明,也会逐渐“赶不上趟”,而我们又怎么能保证克隆出来的“科学家”就能够懂得这些新知识呢?
其次是,现如今的科学并不是依靠人类智力发展的科学,而是依靠技术进步的科学 。以天文学为例,在过去天文学依赖于人眼观测,只有视力好的人才能够从事天文学(开普勒是个例外,但他的成就是因为他老师第谷视力极佳,为他留下了大量详实的资料) 。
而现如今,各国都在建设射电望远镜,以及空间望远镜,这些望远镜充当了人类的眼睛,让视力不好的人也能够从事天文学 。
有了这些新技术,人们在短短几十年就提出了各种宇宙学理论,而在此之前,人类花费了几千年时间也没研究明白这些 。
所以,阻碍人类科学发展的,并不是人类没有天才少
- 曾光:西安疫情是武汉封城后最严重的一回
- 晒生活还是隐私 未成年人短视频存隐患该怎么管?
- 今天是第36个国际志愿者日 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给青年志愿者送祝福
- 你是我的荣耀
- 网剧《谁是凶手》剧组就争议海报道歉:会陆续删除
- 安倍称受到中国斥责“非常荣幸” 此前妄称“**事就是日本事”
- 钟南山:奥密克戎没那么可怕,预防还是最好的办法
- 大家都在刷“张同学”,到底刷的是什么?
- 佩洛西急了:30多年来我是中国最讨厌的人!
- 讲话声音沙哑且咳嗽 拜登:每天做核酸 这只是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