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GDP增速18个省会跑赢全国 贵阳继续位居前列( 二 )


汪建文回忆,2020年1月疫情发生后,口罩等防疫物资一度告急,“作为商超企业,防疫物资特别是口罩,必不可少,关键时刻是政府解决了我们的难题 。高速费等费用是企业的一项重大开支,单此一项,全年就减免了接近千万元左右” 。
来自贵阳市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贵阳为企业减免各类税费248.7亿元,企业获得贷款支持53.4亿元 。
贵阳市统计局局长张缨表示,在一系列帮扶政策的“刺激”下,全市经济运行快速恢复,经济韧性和抗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上半年扭负为正,增长1.3%,前三季度以3.7%的增速历经28个季度后跃居全省第一,全年以5%的增速继续领跑全省” 。
还有一个数据能说明贵阳2020年的经济发展活力,2020年贵阳市场主体新增11万余户,高于往年 。
大数据“红利”
2月1日,位于贵阳经开区的贵州贵材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一根根长方形的铝型材板通过预处理、脱脂、喷绘、固化后,由立式粉末喷涂滑出台缓缓运送到辅助下料的工人面前,工人将成型的铝型材板分拣到操作台上,在传输机床的协助下,1分钟就有35支成型铝材下线,产值可达1900元 。
“以前人工操作,一分钟能完成10根铝型材喷绘就算高效了 。”该公司副总经理李衍雷说,得益于自动化,公司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年产能从1万吨增加到5万吨,产品合格率从以前的82%提升到95%以上 。
连玉明认为,贵州贵材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生产线智能化的受益者之一 。2020年,贵阳经济发展之所以能有效克服疫情冲击,继续保持上升态势,另一关键因素在于大数据“红利”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是贵阳?如果把答案总结为一句话,我认为就是,贵阳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发展、数据驱动创新的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
贵阳是最早提出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城市之一 。早在2013年,贵阳就开始由一把手牵头,构建以大数据为引领的新型产业体系 。不过,贵阳的大数据产业能走多远?这个话题一度备受业内人士关注 。有人曾提出,贵阳的大数据产业相当于“天然机房”,利用本地丰富的水电资源和凉爽气候优势,以较低的成本建设数据中心机房,在整个大数据产业链里仍然是最低端的资源密集型环节 。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贵阳市工信局局长刘良果表示,近年来,贵阳一直在布局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技术改造,我们实施了‘千企改造’‘万企融合’工程,实施省级‘千企改造’工业项目51个” 。
贵阳市大数据局局长吴宏春认为,得益于不断汇聚的海量数据优势,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在2020年显示出威力,“‘一码贵州’‘货运滴滴’‘脸行贵阳’,灵活就业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为贵阳应对疫情、实现GDP增长5%注入了强大动能 。被列入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贵阳信息技术服务产业,2020年实现规模以上营业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53.5% 。满帮、白山云等独角兽企业头部引领,航天云网、朗玛、白山云等企业先后入选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榜单,数字产业集群化发展进入了快速道” 。她表示,贵阳市的数字经济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的占比已经超过38%,数字经济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
吴宏春说,五年前,提到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国家大数据及网络安全示范试点城市这些称号,很难跟地处西南欠发达省份的贵阳联系起来,“但目前,数字经济已经在贵阳落地生根 。贵阳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51.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个点,30余个项目获评省级融合标杆,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加速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