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雪涛:《刺杀小说家》灵感来源于“被退稿”经历( 二 )


读书的时候,双雪涛就喜欢文学 。最开始他看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特别感动,觉得文学真牛 。后来看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那充满戏剧性的情节,又让他觉得小说这么吸引人,可以让一个读者不想吃饭,不想睡觉,一直跟着看 。等到稍微大了一点儿,就读张爱玲、阿城、沈从文,包括对他影响很大的余华、格非等先锋文学作家 。
上学那会儿,双雪涛有个小怪癖,看完书就爱给人讲故事,福尔摩斯什么的,挑有意思的部分讲,同学也都很捧场,反馈还可以 。“就是小孩需要别人的认可,有虚荣心,赶紧看赶紧给人讲,讲的时候还带创作,把情节还得改一改,一边讲一边改” 。
给同学讲故事,是那个时候双雪涛阅读文学的动力之一,但他当时对文学只是单纯的喜欢,并没有写作的冲动,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当作家,也没有文学梦,觉得作家这个行业跟自己没啥关系 。
他和千千万万的高中生一样,在应试教育里一个劲儿地打拼,希望考个好点儿的大学 。高考填报志愿时,两眼一抹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对社会也不了解,只是觉得学法律挺体面的,可能就业也好一些,就报了法律专业 。
2007年毕业后,双雪涛按部就班地到银行上班,做信贷员,就是给别人提供贷款业务 。在外界看来,这是一份体面的工作,铁饭碗 。但几年之后,双雪涛觉得上班太没意思了,“憋得我(难受),这不是我设想的生活,幸福感比较差” 。平时生活中,双雪涛不是游戏迷,不打游戏,就想找个事儿消磨时间,而写小说是消磨时间的好方式,一写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
双雪涛写作真正的契机是在2010年 。当时中国台湾发起了一个“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的征文活动,从未写过小说的双雪涛,花了二十多天的时间完成了小说《翅鬼》,出乎意料地拿下首奖,奖金60万元新台币(约14万元人民币) 。这次专业奖项的肯定,仿佛让双雪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觉得也许自己能搞文学,最重要的是能从原来的生活里逃离出去 。于是,他一边在银行上班,一边闲暇时间写作,打发时间 。
2012年,29岁的双雪涛决定辞去银行的工作,专职写作,他成为其所从业的那家银行20年来的头一个裸辞者 。虽然同事领导都知道,他业余时间写小说,也拿过奖,但对于这种摔破“铁饭碗”的行为,还是挺震惊的,都问他,出啥事了 。双雪涛还是坚定自己的选择,因为继续留下来的话,只能往副处长努力,未来人生的走向一眼见底 。
对于双雪涛的人生选择,家人开始也觉得不靠谱,风险太大,但是木已成舟后也便接受了,先这么混两年看看 。双雪涛调侃到,就这样当了无业游民,一直干到现在 。辞职后的前三年,收入“特稳定”,“就没有嘛,你光靠文学的稿费是很难养活自己的,但那时候一个特别好的地方在于,觉得(未来)有希望,会奔着希望去努力 。”
双雪涛:《刺杀小说家》灵感来源于“被退稿”经历
文章图片
电影《刺杀小说家》剧照
《刺杀小说家》就是那个时候创作出来的 。小说中,千兵卫是一位前银行职员,他接到任务,去刺杀一位小说家 。小说中的两个主人公,就像是双雪涛现实中的两个分身 。谈及创作灵感,双雪涛回忆,当时他写的其他小说老是被退稿,发表不出来,就挺生气的,“觉得自己写得还行,为什么老是不顺利 。所以就写了这么一个小说,一方面给自己鼓劲儿,另一方面想表达小说家的那种力量 。”
浮躁与否,可以自己选择
写作初期,双雪涛凭借《我的朋友安德烈》《跛人》等作品在文学界收割了一些声誉 。2015年,他进入中国人民大学首届创造性写作研究生班进修,之后便将写作阵地从沈阳搬到了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