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活新奋斗 绘就壮美画卷( 二 )


易地搬迁帮扶
关注重点人群
本报采访人员 常钦
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要搞好后续扶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郭文圣委员认为,要以大中型集中安置区为重点,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持续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 。
郭文圣建议,要持续优化政策、关注重点人群 。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坚持开发式帮扶,加强技能培训,让他们能够依靠双手勤劳致富 。通过产业项目拉动、扶贫车间吸纳,以及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等,让更多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 。“对就业困难的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可以根据社区养老、网格化管理等方面需求,创设公益岗位,进行就业援助 。”
此外,可以积极与东部用工企业联系,持续做好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积极帮助群众提高收入 。
郭文圣认为,要统筹城乡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通过优化医疗、子女就学等公共服务,吸引更多人员返乡,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
完善体制机制
动员各方力量
本报采访人员 倪弋 窦瀚洋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 。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陈萌山委员认为,对脱贫地区要扶上马送一程,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并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进行完善 。
“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的有效衔接、平稳过渡很重要,要做到靶心不转、频道不换 。”陈萌山表示,既要大力推广成熟的经验举措,又要不断创新完善体制机制,组织开展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和东西部协作,创新帮扶方式,加强鼓励和支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要根据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要求,建立完善面向相对贫困群体的常态化支持和帮扶机制 。
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方面,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代表在履职期间曾帮助贫困地区建立村卫生室,补上医疗短板 。他认为,作为民营企业,要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找到主攻方向 。“在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等基础上,培育和锻造长板,围绕绿色农业、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等方面发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