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红网络的“蚂蚁呀嘿”App被下架,网络安全专家:个人肖像很可能被黑客用来诈骗或破解人脸识别系统

近日,一款"蚂蚁呀嘿"主题视频App爆红网络 。导入一张静态照片,就能生成一段搞笑"唱歌"视频 。魔性的表情,加上洗脑的音乐,给不少人带来一波欢乐 。爸妈的老照片、家里的合影纷纷被做成了视频......因为转换软件要付费,很快在二手平台有人推出了“视频代制作”的服务,售价在1到5元不等,有不少人购买 。
类似换脸软件并非首次出现,网络安全专家表示:其背后隐藏着很大安全隐患,随着人脸变换越来越逼真,个人肖像很可能被黑客用来诈骗或破解人脸识别系统 。如果擅自使用别人的照片进行制作,还可能存在侵犯肖像权的风险 。目前这款"蚂蚁呀嘿"软件已被苹果应用商店下架 。
延伸阅读 利用信息网络侵害肖像权案件攀升 AI"换脸"有危险
AI“换脸”你玩过吗?随着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少“换脸”应用走红网络 。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将自己的脸替换成明星或是朋友的脸 。然而,AI“换脸”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造成了隐患 。有不法分子借此制作虚假视频诈骗钱财、利用换脸方式侵害他人肖像权……新技术带来的新挑战,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
侵害肖像权 社会风险大
采访人员调查发现,AI“换脸”及类似软件的“坑”不少 。不法分子通过收集照片、视频,利用AI技术“换脸”,用伪造的照片或视频实施诈骗,使“AI换脸”变成了“AI造假” 。AI技术的滥用,不仅给个人带来肖像权或钱财的损失,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
目前,很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设了人脸识别登录、“刷脸”支付等服务 。随着“刷脸”的场景越来越多,由“脸”的安全带来“钱”的风险也随之增长 。去年2月,深圳某人脸识别企业被证实发生数据泄露事件,超过250万人的核心数据可被获取,680万条记录泄露,其中包括身份证信息、人脸识别图像及GPS位置记录等 。同样是在去年,欧洲一家公司也曾发生大规模信息泄露事件,数百万人面部识别信息被泄露 。
有报道显示,一些电商平台以0.5元每份的价格出售匹配了身份信息的人脸数据 。业内人士表示,一旦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照片进行活化,就可以做出模拟真人的点头、摇头、眨眼、说话等行为,极易被用作办理网贷或实施精准诈骗 。
北京互联网法院的数据显示,自2018年9月9日至2020年8月31日,该法院共受理利用网络侵害人格权纠纷6284件,其中涉网侵害肖像权纠纷4109件,占比约65.4% 。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环境中,侵害肖像权的行为越来越隐蔽 。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受理的侵害肖像权纠纷中,约50.8%的侵权行为方式以软文广告形式出现,软文广告和在网络店铺中售卖明星同款商品现象尤为突出 。
案件攀升快 法律严限制
针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度伪造”他人的肖像、声音,侵害他人人格权益,甚至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等问题,将于明年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提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
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也规定,AI造假音视频不得随意发布,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安全评估”,并“以显著方式予以标识” 。
对此,北京互联网法院立案庭庭长赵长新表示,肖像权是自然人人格权的基本内容,民法典对人格权独立成编,体现了对人格尊严的庄严确认与严格保护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肖像获取更加容易,传播更加迅速,同时利用信息网络侵害肖像权的案件近年来也急速攀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