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办公是企业的必经之路( 三 )


只是这场疯狂的"流量战"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在线办公的市场格局 , 钉钉、企业微信依然是市场份额最大的玩家 , 一些主打视频会议、在线文档等单一功能的产品 , 在后疫情时代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角 。因为在线办公进入到"留存战"的阶段时 , 需要为企业用户提供看得见的价值 , 能力边界最终主导了这场竞赛的结果 。
03
巨头收割市场
在线办公的潮起潮落 , 本就是一场没有太多悬念的战争 。
阿里孵化钉钉的2014年 , 市面上并不缺少协同办公类产品 , 小到一批专注于某个工具的SaaS创业者 , 大到泛微、蓝凌这样的老牌OA厂商 。钉钉的胜利和"免费+补贴"的攻势不无关系 , 可深究其内因的话 , 相比于创业者的"小而美"、传统OA厂商的保守心态 , 互联网巨头擅长的平台思维同样不可或缺 。
钉钉上线不到一年时间 , 就推出了"开放平台"功能 , 目的是吸引第三方ISV入驻 。到了2018年下半年 , 拥有700万企业组织的钉钉显露了生态上的野心 , 联合云锋基金、创新工场、元璟资本等机构启动了10亿扶持资金的"春雨计划" , 试图和ISV厂商进行资本捆绑 , 并在第二年推出了流量扶持的"秋实计划" 。
同时钉钉也在尝试招安传统OA厂商 , 比如在2018年9月末出资数亿元战略投资蓝凌 , 后者随即成为钉钉使命级的战略合作伙伴 , 双方在产品、技术、运营、服务、市场、组织等方面不断融合 , 推出了蓝凌专属钉钉智能门户、蓝凌智能OA等服务 , 并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融合创新的主旋律 。
钉钉的平台化野心 , 或许只是阿里的惯性使然 , 却对企业市场产生了不可逆的冲击 。过去企业办公都是工具主导的 , 习惯用A产品进行会议沟通 , 用B产品进行任务管理 , 用C产品进行在线文档的协作 , 简单来说就是选择不同的工具拼凑出一个最优解 。代价是工具磨合会产生额外的时间 , 留下了数据孤岛、体验割裂等诟病 , 协作效率因人而异 , 并且无法为团队和企业形成知识资产 。
钉钉的角色是将散落的"工具"进一步集成 , 逐渐从量变产生了质变 。对于在线办公产品的用户而言 , 工具可以被替代 , 但工具集形成的工作方式则会深度影响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协作方式 , 进而避免用户在不同平台之间无限切换 。
远程办公是企业的必经之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同样的还有企业微信 。2019年末推出的企业微信3.0押注"企业微信和微信互通" , 希望在B端打通产业上下游 , 帮助企业串联起内部员工、供应商、经销商 , 继而建立起自己的生态网络 。除了打通腾讯的内部资源 , 企业微信也向第三方开发者抛出了橄榄枝 , 最具代表性的动作正是腾讯在2020年7月份以7.7亿元的价格注资泛微 , 将与蓝凌齐名的另一家传统OA厂商划入自己的阵营 。
在疫情后崛起或入场的在线办公平台 , 大多遵循了生态集成的策略 。比如飞书将字节跳动收购的石墨文档、幕布等产品集成在产品中;百度如流集成了百度的智能客服、智能机器人以及CRM平台爱番番……工具性软件被迫卖身或者化身ISV , 市场上剩余的玩家无一例外都是科技巨头 。
所幸创业者的结局并不算坏 , 哪怕没有机会和巨头一较高下 , 照旧可以在巨头的平台上分一杯羹 , 不再像消费互联网那般成王败寇 。个中逻辑和操作系统非常相像 , 开发者针对客户需求开发产品 , 然后在"应用商店"中上线销售 。不同的是 , 针对普通消费者的产品普遍是标准化的 , 而企业客户需要的是个性化定制 。
科技巨头们统治市场的路径并未改变 , 也注定了现阶段的业态可能并不是在线办公的终局 , 市场还有进化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