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会怎么样(唯品会如何把一手好牌打烂)( 二 )


花朵财经翻阅发现,唯品会涉嫌售假的产品包括瑞士手表、口红、羽绒、茅台等 。关于唯品会的话题下,不乏消费者分享自己买到假货的经历 。
唯品会怎么样(唯品会如何把一手好牌打烂)
文章图片


假货风波让唯品会“100%正品”的承诺蒙尘,在消费者眼中,唯品会已经沦为“伪品会” 。
唯品会眼下的情况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主打美妆“正品特卖”的聚美优品 。
同样是大牌特卖模式,聚美优品正是在一连串售假的声讨中,3年亏了120亿,悄然退市走向私有化 。“为自己代言”的CEO陈欧,带着千万粉丝的期待,沉寂商界 。
唯品会怎么样(唯品会如何把一手好牌打烂)
文章图片


如今唯品会屡陷售假风波“自砸招牌”的模样,像极了当年的聚美优品 。


「 2 」“大牌特卖”的牌越来越难打唯品会的正品口碑,或是败于其谜一般的选牌标准和品控能力 。
唯品会创始股东洪晓波曾表示,公司的选牌标准很高,供应商需要是著名/知名品牌的供应或代理机构,且拥有200家以上实体店或专柜 。
既然打出“大牌低价”的招牌,门槛就得是大牌,这是基本,但唯品会“玩脱了” 。
有爆料称,唯品会在2013-2014年推出《轻奢·自有品牌项目》,该项目招商的标准是“无品牌但有制造备货能力”的厂家,由唯品会授权贴牌 。据悉,在当时唯品会的自有品牌中,超过9成是即时创立的 。这些品牌市面上没有任何实体店铺销售、更没有其他电商销售渠道 。
从资质上看,这些“原创品牌”与唯品会看起来高高在上的选牌标准大相径庭 。这不仅对品控带来极大的挑战,也弱化“大牌特卖”的标签 。渐渐地,唯品会不仅在流量上沦为“二流”,还给消费者留下了山寨、劣质的刻板印象 。
如今翻看唯品会APP的页面,真正的大牌寥寥无几,各式杂牌却让人眼花缭乱 。
唯品会怎么样(唯品会如何把一手好牌打烂)
文章图片


很难想象,如今似乎越来越卖不动的唯品会,曾经还是国内第三大电商平台,在业内更有“电商第一妖股”的称号 。
2008年,唯品会打着“大牌低价”的招牌迅速崛起,成立仅仅4年就成功敲开纽交所大门 。唯品会上市后便步入高速增长期,资料显示,2012~2015年间,唯品会的营收增速分别为204%、138%、123% 。
到了2015年4月,唯品会的股价登顶历史最高点30.72美元/股,市值高达180亿美元,与上市初期的股价相比,累计涨幅达到了600%,表现称得上十分耀眼了 。
然而,唯品会的巅峰时刻短暂得让人唏嘘 。
2015年一季度,唯品会的营收增速开始放缓,并首次下滑到100%以下,同时活跃用户数增速也大不如前 。随后,二三季度的营收加速下滑 。同年11月,唯品会发布业绩预警,营收比预计年增长下降了10%,当天股价应声暴跌,跌幅高达27% 。
2019年7月11日,跌至7.88美元,总市值缩水至高峰值的四分之一 。
唯品会并非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颓势,近几年也开展了诸多业务探索 。此次“暴跌风波”中的CFO杨东皓曾表示,唯品会将以“电商、金融、物流”为支持的“三驾马车”架构发展 。这一策略的目的据称是“改变从前保守的策略,刺激拉新与保证更多复购 。”
然而“三架马车”都没有跑起来,反而让唯品会元气大伤,业绩也在很长一段时间上深受牵连 。在业务探索上频频“折戟”的唯品会,最终还是选择回归“正品特卖”道路 。如今唯品会仍未探索出新的增长点和盈利点,单靠低价刺激用户的“大牌特卖”,不仅模式单一,还不断挤压其自身的利润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