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基本常识(京剧知识科普)
文章图片
京剧基本常识(京剧知识科普)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1] 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
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
表现手法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
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 。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 。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
京剧有唱,有舞,有对白,有武打,有各种象征性的动作,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艺术 。
行当分类
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分、职业)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分类 。京剧班社旧有“七行七科”之说: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称占行)、净行、丑行、杂行、武行、流行 。
京剧舞台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里的原貌出现的 。京剧舞台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当中人的本来面貌出现的,而是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在化妆、服装各方面加以若干艺术的夸张,这样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 。这四种类型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做“行当” 。
生
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并应工猴儿戏)、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红生 、娃娃生 。
旦
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 。
净
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 。“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分正净(重唱功,称铜锤、黑头)、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一称毛净) 。
丑
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分文丑(分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荣衣丑,并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称开口跳)等 。各个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艺上各具特色 。
京剧脸谱
分类
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凶恶;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
【京剧基本常识(京剧知识科普)】色画方法
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 。脸谱最初的作用,只是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可是发展到后来,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到深,本身就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 。
- 江苏启东一小学3名学生坠楼 目前生命体征基本平稳
- 港澳居民在内地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达16万人
- 国务院工作组:黑河疫情快速发展势头基本得到遏制
- 国家卫健委:本次疫情北京等地社区传播已得到基本控制
- 国家卫健委:北京等地社区传播已经得到基本控制
- 顶尖科学家对话青年人:好奇心是科学基本驱动力
- 钟南山:估计本轮疫情一个月基本能控制
- 河北石家庄已基本锁定本轮疫情传播源头
- 北交所制度规则基本齐备 开市日期渐行渐近
- 洪书敏:从基本抓起,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理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