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始于足下”到“鹰击长空”探访宁夏电力的十年科技之变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从“始于足下”到“鹰击长空”探访宁夏电力的十年科技之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工作人员正在用无人机巡线 。于晶摄
8月16日 , 采访人员来到宁夏固原市三营镇 , 跟随国网宁夏电力超高压公司、宁夏超高压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固原运维站站长马聪慧前往±1100千伏吉泉线 , 同他一起开展一天的巡线工作 。
在线路运维岗位上工作10多年的马聪慧告诉采访人员 , 超特高压电力巡线 , 在宁夏是一项需要翻山越岭、穿越沙漠的工作 。10年前 , 一架望远镜、一台照相机、一个工具包是他工作必备的“三大件” , 双腿是他巡线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他和同事们每人每天平均徒步15公里左右 , 对所巡视设备的金具、导线接续管耐张跳线连接处以及铁塔周围的环境、通道防护区内情况进行仔细巡视 , 做好详细记录 。
据马聪慧透露 , 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往往建设在偏僻山区 , 平均高度也在80-120米 。人工巡检效率低 , 速度慢 , 一些细小器件的隐患缺陷也容易被忽视 。2016年 , 国网宁夏电力超高压公司成立了专业化无人机团队 , 开启“人巡为主、机巡为辅”的运维模式 。
“随着我们对无人机的认知和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 , 用无人机拍摄的照片有相当高的分辨率和辨识度 , 对缺陷判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 尤其是可以发现一些过去常规人工巡检发现不了的销钉级或杆塔过高、视觉死角 , 弥补人眼无法看到的缺陷 。”马聪慧自豪地介绍 。
当日采访人员在现场看到 , 相比于过去迈着脚、跋山涉水的巡线 , 无人机让巡线员工着实感受到了高科技的好处 。过去10个人耗费4个小时的巡线任务 , 现在只需要4个人不到2个小时就能完成 。
据了解 , 2021年 , 国网宁夏电力超高压公司与区外科技团队合作 , 研发出可一次同时起降5架无人机的无人机指挥车 , 并利用无人机指挥车 , 参与了世界首例±1100千伏特高压线路直升机吊索法带电消缺作业 , 通过无人机指挥车调度无人机飞至线路上端进行直播 , 对消缺作业进行全过程管控 。
如今 , 国网宁夏电力超高压公司不断探索无人机在各电压等级、多工作场景的深化应用 , 将无人机与红外测温、倾斜摄影测绘等有效衔接 , 创新实现了全国首次利用无人机完成±800千伏直流线路复合绝缘子憎水性试验 。同时 , 每架无人机每天可以飞巡线路及通道20公里 , 每日采集线路高清数据20G以上 , 成功将巡检效率提升不止5倍 , 全方位无死角地守护电力安全 。
【从“始于足下”到“鹰击长空”探访宁夏电力的十年科技之变】10年间 , 巡线不再翻山越岭 , 处理线路异常可以“隔空取物” , 从“始于足下”到“鹰击长空” , 电力事业不断发展 , 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越来越高 , 无人机、无人机机巢、直升机、自主巡检调度系统等巡线设备和技术不断更迭升级 , 为宁夏全区32座变电站(换流站) , 47条(总长3233.1公里)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