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7年,他们在绝壁上“徒手”凿出8公里天路( 二 )


毛相林带领村民们
种过漆树、养过山羊
还发展过养蚕业
但都以失败告终
一次偶然的机会
毛相林在镇上尝到了新品种西瓜
香甜的口感让他回家后就开始尝试种植
没想到西瓜成熟后卖了500元
换了1000斤玉米
请专家分析过村子的自然条件后
下庄村最后确定了柑橘、桃树、西瓜
三大产业
开展传统小麦绿色种植
并重点发展生猪养殖
探索出了
瓜果为主、多种经营的产业发展思路
下庄村村主任毛相林在采摘脆李 。新华社 王全超 摄(2020年7月3日)
2015年,下庄村完成整村脱贫
基本的吃饭穿衣问题解决后
下庄人琢磨着怎么把日子过得更好
借农村危房改造契机
下庄村开始兴办农家乐
营业当年就创收6万元
接下来,村子将投资100万元新建民宿
培育打造乡村旅游星级农家乐
下庄村一家民宿外景 。新华社 王全超 摄(2020年7月3日)
村民杨元鼎在自家开办的民宿内整理床铺 。新华社 王全超 摄(2020年7月3日)
2019年
下庄精神文化陈列馆在村口落成
下庄精神将从这里
讲给更多的人听
毛相林在下庄精神陈列馆内讲述当年修路的故事 。新华社 王全超 摄(2020年7月3日)
下庄人事迹陈列室所展示的当年村民们修路的工具 。中新网 何蓬磊 摄(2021年3月9日)
目前
下庄村正努力打通与各旅游环线的连接道
与周边景点实现互联互通互动
预计整个旅游项目建成后
将带来约5000万元的年收入
下庄村村民正在分拣柑橘 。中新网 何蓬磊 摄(2021年3月9日)
大人流血修路为我们
我们读书为下庄明天
在下庄,有这样一张老照片
村小教室的黑板上书写着
“大人流血修路为我们
我们读书为下庄明天”
教师张泽燕站在讲台一角
讲台下学生们端坐着认真听讲
“当时,我就坐在教室里”
29岁的毛连长对20多年前
那堂课仍然记忆犹新
“当时懵懵懂懂的
也不清楚‘明天’到底是个啥”
2008年,毛连长参军入伍
退伍后种过西瓜、跑过销售
虽然能感受到家乡的变化
但他还是觉得“差得太远”
选择在外拼搏
“就是因为比外面差得太远
所以需要你们来建设啊!
如果你们年轻人全都不回来
就会差得越来越远”
2020年春节
毛相林对着返乡过年的毛连长如是说
“我们年纪大了
你是党员
下庄的明天还要靠你们”
听着这席话
看着毛相林头上的白发
毛连长突然意识到
当年修路的村民们,老了
“在下庄,我这个年纪的人
当时没出过力
却是那条路最大的受益者”
毛连长最终选择了留下
他打算发展民宿业
并说服女朋友和他一起回来
“她准备搞网络直播带货
把下庄的柑橘、西瓜、脆桃、面条卖出去
把外面的游客吸引进来”
下庄村村民拼版照片 。左上为下庄村小学学生;右上为下庄村村主任毛相林;左中为下庄村小学教师张泽燕;右中为53岁的下庄村村民毛相玉;左下为75岁的下庄村村民高本秀和重孙;右下为63岁的下庄村村民刘崇英和孙女 。新华社采访人员 王全超 摄(2020年7月3日)
这两年,返乡的村民越来越多
村民杨亨军回来了
他成立了秀葱农业专业合作社
管理下庄的桃园
还在林下套种西瓜
大学生彭淦回来了
走上讲台成为了一名教师
为山区孩子播下希望的种子
毛连军也回来了
参与旅游环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