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提质增效乡村更加兴旺
编者按: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 。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迫切需要补齐乡村人才短板 。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如何培养乡村人才,怎样带着农民一起干、共同富?本报采访人员走进重庆潼南,从几位新型职业农民的故事中探寻答案 。
过去,稻田就是稻田,一亩地赚不上多少钱 。返乡大学生滕文强来了以后,搞起稻虾、稻蟹共生,样样能卖出好价钱 。
曾经,村民单打独斗,村里缺产业 。乡村干部李欣来了以后,领着大家开荒种花椒,村民的“分红账”前景喜人 。
以前,村民施肥打药忙得欢,蔬菜价格上不去 。企业家郑凌云来了以后,推广绿色种植,效益增加5倍多 。
在重庆市潼南区,越来越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加速涌现 。青年人才回乡创业,本土人才茁壮成长,新型职业农民敢闯敢试,给“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带来了新气象,有力带动了农民致富,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 。2020年,潼南区农业总产值达到111.89亿元,比上年增长5.4% 。
返乡大学生安心干:稻田养虾蟹,产品不愁卖
春耕时节,一进潼南区崇龛镇临江社区,就看到路边连片的稻田 。一辆辆旋耕机正在平整田地,村民们在大棚里培育秧苗 。
一块“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招牌下,一个小伙子正在用手机给稻田拍照,还不时在本子上记上几笔 。他就是这里的负责人——滕文强 。
2012年,滕文强从海南大学毕业后,在重庆做销售,月收入2万元左右 。日子过得安逸,心却并不安定 。从小在田坎边长大的滕文强,有着浓浓的乡土情结,总想回到农村干一番事业 。
2016年,得知家乡潼南区出台返乡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滕文强毅然辞职,回乡创业 。
经过多方学习考察,滕文强瞄准了“稻田综合养殖”,流转120亩土地,“稻蟹、稻虾共生试验田”就这样搞起来了 。“蟹和虾能清除稻田杂草,吃掉部分害虫,改善水质,促进水稻生长,而稻田又为蟹、虾生长提供阴凉环境,促进蟹、虾生长 。”他说 。
哪成想,起步并不顺利 。2017年4月,他养殖的大闸蟹突然大批死去,最严重的时候,每天早上都要捞起百十只死去的蟹苗 。
一筹莫展时,区农业农村委主动送来了服务,为他联系上了一名大闸蟹养殖大户 。对方来基地指导,不但免费教他半个月,还传授了独家饲料配方 。
名师指点加自己下功夫,2017年,滕文强尝到了丰收的滋味:收获大米2万斤、大闸蟹1000斤 。“这两年,区里加大对农业支持力度,公司的形势越来越好 。2020年公司销售收入达850余万元 。”滕文强笑着告诉采访人员 。
回乡创业不能忘了乡亲们 。滕文强的公司初创时就优先聘请1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 。目前公司常年雇用农民工18人,季节性用工25人,为当地群众增收68万元 。开展培训近60场次,培训人员达5000余人次,带动周边15户农户从事稻虾、稻蟹养殖 。
“除了模式新,销售也很重要 。”滕文强说,公司目前已形成稳固的客户群,还借助电商平台,把农产品送上远方餐桌 。“下一步,要在智慧农业上下功夫,推行稻田认养 。”滕文强说,一家人认养半亩田,可全程参与种田,手机上随时查看稻谷生长,收割后一个星期可以寄到家 。
“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更多涌现,不仅解答了‘谁来种地’的问题,还走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 。”潼南区委书记曾菁华说,随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成长起来,全区农民素质不断提升,潼南乡村振兴步伐正在加快 。2017年以来,全区累计开展各类职业农民培训超过1万人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近300人,引进80后、90后返乡创业人才近百名 。
- 美机构向叙利亚发放千吨麦种 叙农业部:4成有虫病
- 这次大规模农业种质资源普查 我们收获了什么
- 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优异种质资源
- 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作物、畜禽、水产各10大优异资源
- 大风降温天气来临农户如何应对?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支招
- 莫迪宣布废除新农业法 这位好斗的领导人有何打算?
- 农业农村部:保障秋冬蔬菜稳定供应
- 小技术大丰收10年成果会下午召开 分享中非精彩农业合作故事
- 辽宁暴雪已致超5万栋农业设施受灾
- 著名农业科学家郭三堆捐资200万元奖掖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