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共识 扩空间 筹资金(老旧小区换新颜)( 二 )


2020年11月,采访人员再次来到这里,只见坑坑洼洼的水泥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路,两旁装上了精致美观的路灯,停车位也增加了一倍,小区一下子宽敞了 。
鲈乡片区位于吴江区中心地带,四面都难以拓展,改造的空间从哪儿来?
向内“挤”空间 。“没有增量,就盘活存量 。”吴江区松陵街道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陆士春说,小区绿地面积其实不小,只是以前缺乏维护,绿地变成杂草 。改造中,将绿地重新规划利用,绿化带更美了,多余空间还能建停车位 。
向外“腾”空间 。为给居民更多改造用地,位于小区内的社区办公点迁了新址 。腾出来的空间将建设日间照料、养老抚幼、卫生服务、助餐服务等便民场所 。
破解“缺地难”,还要破解“用地难” 。
国泰社区是苏州吴中区面积最大的老旧小区 。跟大多数老旧小区比,国泰社区闲置土地空间相对充裕,可是却面临“用地难” 。“用地要审批,规划要调整,涉及好多部门,不是社区靠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 。”国泰社区党委书记沈伟说 。
借着新一轮改造试点的东风,长期存在的难题迎刃而解——
先建工作机制 。苏州市成立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领导小组,由市领导牵头,统筹20多个相关部门和所属各市、区共同推进改造 。
再定统筹方案 。“设置统筹协调、财政金融、技术指导、社区保障4个工作小组,环环相扣,打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现联审联批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王晓东说 。
“用地审批和规划很快下来了,马上就要动工啦 。”站在小区的空地上,沈伟兴奋地说,“这边要修一条步道,那块要建一个老年活动中心,新建健身场地有3200平方米……”
广州:
引导居民出资、吸引企业投资
“听说要引入物业服务,居民们都说好,可一到交物业费,肯掏钱的却不多 。”广东广州海珠区工业大道南社区居委会主任徐立林告诉采访人员,这一度让工业大道南421大院的改造遭遇困难 。
改造后的小区,要通过引入物业等,建立长效维护管理机制,这需要居民合理出资,更需社会力量参与 。421大院引入物业之初,两方的积极性都不太高 。
居民这头,对物业的收费标准、服务质量有疑问 。“总觉得物业公司只是冲着赚钱来的 。”徐立林说,居民从没享受过物业服务,也没有付费意识 。
企业那头,物业公司也挺委屈 。“每个月固定支出4万多元,收上来的物业费却不足1万元,怎么办?”421大院物业管理公司经理黄春南一度急得睡不好觉 。
眼看物业管理难以为继,矛盾还得从两头解 。
一方面,想办法提升物业公司经营回报 。小区的闲置空间开发可以做文章 。“街道利用小区闲置空间重新规划出60个停车位后,交给物业公司来经营 。”海珠区瑞宝街道办事处城管科科长蒋科说 。固定车位每月500元,临时停车24小时10元,物业通过收取一定停车费贴补了亏空 。
另一方面,循序渐进引导居民转变观念 。改造后,家门口就有了篮球场和健身设施,文体活动的丰富让小区居民乐开了花 。“增设的活动设施都由物业公司运营,居民体验到实实在在的服务后,对物业公司越来越信任 。”徐立林说 。
“现在物业费收缴率已提高到七成,有些居民还自发给其他居民做工作 。”黄春南说,目前物业经营已基本实现收支平衡,前期投入也有望尽快回本 。
有了良好服务产品的供给,居民的需求慢慢释放出来 。“根据调查,居民还有餐饮、养老等多种多样的需求,我们正在寻求与更大的开发企业合作引入更多服务,并进一步探索通过加大金融支持等方式破解改造资金筹集难的问题 。”海珠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何祖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