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卡无合同 陷入卡中卡 预付费卡为何“清零”难?( 二 )


肖女士表示:“希望商家在向消费者推销预付费卡的时候,应该有明确的合同或者说明,告知消费者相关的细节,包括卡的使用期限、钱能否退还,以及余额的处置方式 。消费者应当有知情权 。”
调查三
没有选择权
“卡”中“卡”困住消费者
近日,消费者郭先生被健身房的“卡”中“卡”给困住了 。郭先生告诉北青报采访人员,他2018年在通州区某连锁健身房办了一张时长为两年的健身卡,并在该健身房同时办理了私教课程 。后来受疫情影响,郭先生在2020年开年之后,就未再前往健身房锻炼 。“疫情严重的时候,健身房因为疫情关门,但后来我们也没有收到任何该健身房恢复营业的通知,出于健康安全角度,我们一直没有再到健身房锻炼” 。郭先生说 。
今年2月,该健身房私教发微信希望他能前往上课 。当郭先生按照往常流程去上课时,被前台告知,虽然他还有30余节私教课程,可他的健身卡已在去年11月份过期,想继续上私教课,就必须对健身卡续费 。过期的健身卡最短续费时长为一个月,600元左右 。
交涉过程中,在不再交钱续办健身卡的前提下,郭先生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但均被商家拒绝 。方案一:郭先生希望将剩余的1万余元私教课程退款 。该健身房私教工作人员表示:“根据合同要求,非本店造成的原因,课时费不予退还 。” 方案二:郭先生的妻子也在该健身房办了健身卡,且还在有效期内,可否将这些私教课程转给其妻子 。“转可以,但仍然需要您将健身卡续费后进行操作,否则也不可以转 。”该私教人员表示 。方案三:如果请自己的私教到其他健身房指导自己,不占用该健身房的场地,可以按正常私教课时扣费,该私教人员仍然表示:“不允许” 。
“我感觉这就是一个连环套,我的消费自由选择权被商家设了限,看似健身卡和私教课程是两张‘卡’,实际的使用期限也不相同 。可健身卡被商家设定为私教课程的前提,进不去健身房的门,私教课也上不了,而且私教费用没有使用,为什么不能退,一定要续健身卡后才能转卡?太不合理了!”
专家观点
预付费卡不加钱不能“清零” 涉嫌强制消费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预付费消费是让消费者对将来所要获得的商品或服务预先支付相关费用,商家则给预先支付费用的消费者发放一个消费凭证,并给予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优惠,经营者与消费者各取所需,实现双赢 。但近几年来,预付式消费的实际情况却是预付费消费者遭遇的侵权案例比普通消费者多很多 。问题出在法律的不健全,改变这一现状需要诚信的企业、聪明的消费者和负起责任的监管者共同努力 。
陈音江认为,预付费卡中不加钱就不能“清零”是不合法的 。消费者卡中即便只剩下10元金额,其所有权也是属于消费者 。如何结束掉这“只剩10元”的合同?按照法律规定,商家可以提供等值的服务,不能提供则应该把10元钱退还给消费者,而不是让消费者再加钱,用一个新的合约来结束前一个合约,这种做法涉嫌强制消费 。
“我也注意到,现在很多预付费卡在办理中不会和消费者签协议,消费者也不重视,这都增加了消费者的风险 。我们要学着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在预付费时要缩短周期,同时少量充值,在商家没有协议的情况下,对一些特别的约定要写在小票或收据上,这些都可以作为今后维权的证据 。”陈音江说 。
陈音江认为,现在预付费消费问题频发,其本质是法律不健全,同时监管也要加紧跟上 。目前,北京市朝阳区和石景山区都试点推出了预付费监管平台,依托平台降低消费者的风险 。陈音江呼吁,行业协会也应在预付费领域加强作为,引导本行业诚信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