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原子城纪念馆 展现历史 激励后人

【青海原子城纪念馆 展现历史 激励后人】“1964年10月16日,沙漠深处惊天动地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人从此挺直了脊梁 。”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海镇的原子城纪念馆里,小学生杨玉婷作为“红领巾”讲解员,正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讲述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
2019年起,原子城纪念馆开始与当地祁连山小学、西海民族寄宿制学校等联合开展“红领巾”讲解员招募工作 。“让学生参与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工作中,一方面给孩子们提供了学习历史、实践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丰富了讲解服务手段,优化了教育形式 。”原子城纪念馆馆长马清芳介绍 。
伴随着讲解员的讲述,观众走进“伟大成就”展厅,环绕的折叠屏和音响设备使观众仿佛置身于大漠中的试验场,原子弹爆炸的一瞬间引来热烈欢呼 。这些身临其境的感受,源于该馆今年3月起开始的改陈布展工作 。
“改造后,在实物、图文资料的基础上,融入了全景体验、投影动态展示、沉浸式观展等多媒体互动技术,提升了观展的互动性、参与性 。”马清芳说 。
为了在更大范围讲好原子城红色故事,原子城纪念馆成立了“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深入社区、院校、企业开展宣讲活动,通过快板、话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方式,向观众演绎“两弹一星”的故事 。“每一次讲解,我的内心都会涌出无限的感动 。”宣讲员张海花说,“让更多人了解‘两弹一星’精神是我最自豪的事 。”
原子城纪念馆还注重做好红色资源的研究与发掘工作,近年来组织开展了多场“两弹一星”精神理论研讨会,先后走访多位曾参与核研制、核试验的干部专家和职工,征集了大量实物和历史文献,为丰富讲解内容、提升展陈质量夯实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