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四航天员首次太空出舱 6小时只能喝一瓶“矿泉水”( 二 )


陈冬同时说到 , 第一次从气闸舱出舱 , 第一次启用小机械臂 , 更是我和刘洋第一次出舱活动 , 这么多第一次当中 , 我们感受到了舱外的美景 , 感受到了出舱的不易 , 感受到了中国空间站在不断地壮大 , 最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地面人员的鼓励、支持和帮助 。
【神十四航天员首次太空出舱 6小时只能喝一瓶“矿泉水”】刘洋则说 , 天地一心 , 向前一步 , 虽然充满了艰辛和挑战 , 但每前进的一小步 , 都是梦想的一大步 , 中国空间站永远值得期待!
蔡旭哲同时也在舱内感谢了地面团队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对此次出舱任务的支持 。
当刘洋说“提前祝中秋节快乐”时 , 地面团队也马上回答说“你们也要吃月饼” , 这些天地之间的对话和细节顿时让太空出舱活动变得温馨起来 。
首次从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 , 出舱更加从容
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乘组出舱时 , 出舱通过的舱门是位于空间站核心舱节点舱的出舱口 , 舱门口径为85厘米 。此次任务 ,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首次从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出门” , 这个舱门口径达到了1米 , 让航天员在身着舱外航天服的情况下 , 能够更加从容地携带设备“走出家门、遨游太空” 。
神十四航天员首次太空出舱 6小时只能喝一瓶“矿泉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不过 , 看似简单的几何尺寸增大 , 其实是一项“刚”与“柔”的平衡 。在保持航天员操作力不变的条件下使得口径1米的舱门实现密封 , 研制难度不言而喻 。负责抓总研制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结构与机构团队 , 为此进行了创新 。
从技术上看 , 1米舱门作为航天器机构中的复杂产品 , 涵盖密封、传动、锁紧、导向、润滑、人机工效等学科 , 面对如此复杂的科研产品 , 航天员的操作过程会不会很复杂?经过舱门设计团队的精妙设计 , 航天员出舱前 , 只需使用舱门门体上配套的操作手柄旋转解锁 , 使用助力机构消除残压 , 拉动舱门把手即可完成打开舱门的动作 。舱门还配套了量身定制的舱门保护罩 , 全方位保障问天舱门的安全使用 。
此外 , 出舱使用的“安全绳”“照明灯”、舱外维修工具等一系列太空装备 , 都为顺利出舱提供了保障 。
安全绳是连接出舱航天员与空间站的“生命线” 。在神舟七号任务时 , 航天员翟志刚完成了我国首次太空出舱活动 。当时出舱时使用的安全系绳是固定长度的系绳 , 有效长度仅1米多 。在空间站建造任务中 , 航天员要完成空间站设备安装、检修等出舱任务 , 出舱范围更大、操作难度更高、安全要求更严格 , 需要长度更长且可伸缩的安全系绳机构 。在出舱过程中 , 这种安全绳能保证航天员与空间站舱体间超过10米的安全连接 , 又不会对航天服产生勾挂和干涉航天员的运动 , 还要经受住太空中巨大温差、空间辐照、空间粒子等恶劣环境的考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研制团队为此进行了新型可伸缩安全系绳机构研发 , 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巧妙的设计方案 , 并通过大量试验验证 , 确保10余米长钢丝绳可在机构的狭小空间里上万次、重复性的有序缠绕 。
自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顺利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 ,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约 89天 , 先后完成了货运飞船物资转移、问天舱平台在轨测试、科学实验机柜解锁与测试、小机械臂解锁与在轨测试、空间站组合体管理等工作 , 开展了在轨医学检查、失重防护锻炼、空间科学实(试)验等日常工作 , 进行了在轨紧急撤离演练、小机械臂操作、医疗救护演练等在轨训练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