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斗和5G等领先技术如何成为农业智慧大脑?90岁院士在线开讲( 二 )


基于之前在双桥农场的经验积累 , 他白天带着助手开拖拉机翻地开荒 , 晚上则结合实践学习理论知识、指导机械维修保养;星期天徒步走一个多小时去拖拉机站找当时的苏联专家请教问题 。
1958年冬天 , 他被派往莫斯科农业机械化电气学院读书 。汪懋华说 , 当时要转变领域 , 到苏联学习电气自动化 , 为此在一年时间内凭借自学 , 学完了9本苏联教材 。
四年后 , 汪懋华结束了在国外的学习 , 成绩全部优秀 , 并获得了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 。
“只有将所学的知识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 经过不断创新去造福人民 , 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农业工程师 。”汪懋华说 。
“60年代是实现电气自动化 , 引入自动控制技术 , 70年代进步趋势是电子化 , 80年代以来又随计算机技术的兴起走向了信息化 。”汪懋华表示 , 自己敏锐地感到了农业发展离不开电气化科技的趋势 , 所以坚定了从事这项专业研究的决心 。
筹建高等院校自动化实验室 推动中国农村农业机械化
回国后 , 汪懋华被分配到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新建的农业电气化系 , 长期从事农业现代化研究工作 。
“我的观念和别人不一样 , 一不想当官 , 二不想带头 , 就想多研究国家农业电气化自动化工程科技发展的实际问题 , 把从学校和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汪懋华说 。
有一段时间 , 他去北京顺义的一个生产大队蹲点 , 发现当地养殖200头猪每天所用的水 , 只能到远处去挑 , 不仅辛苦而且效率低 , 于是他就结合农村的实际“土法上马” , 设计了一个自动化水塘 。
为了给村集体省钱 , 汪懋华就到北京天坛和德胜门外的废品商店买回一个汽油桶 , 做成一个压力罐安装在水井外面……这样就解决了人力担水、舀水问题 , 水龙头一拧开就有水出来 。
1978年 , 在汪懋华的努力下 , 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成立了自动化研究室 , 这是中国农业高等院校第一个自动化实验室 。
新成立的实验室条件简陋 , 汪懋华带队开始“拖拉机牵引性能综合测试方法”和“基于微处理器的农业机械多用测试仪”等项目的研究 , 并于1987年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
第二年 , 他又带领研究生 , 率先研制成功微电脑孵化机控制器 , 随后又发展成为二级分布式孵化厅控制系统 。采用这项科研成果生产的新型孵化机 , 1993年获国家星火科技进步奖 , 1995年获国家新产品奖 。
“我们搞农业工程的人 , 要解决我们产业实践的实际问题 , 如果不跟产业实践联系起来 , 会很难发挥我们作为工程科技人员的作用 。”汪懋华在《院士开讲》中表示 。
我国北斗和5G等领先技术如何成为农业智慧大脑?90岁院士在线开讲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粮食安全是第一要务 推动农业产业创新
当今世界 , 谁能把握好数字经济的发展 , 谁就能掌握好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 。汪懋华院士认为 ,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加速融合 , 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推动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
汪懋华院士介绍 , 2021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 ,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公报 , 凡是一个国家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00公斤 , 基本就属于粮食安全国家 。
2000年 , 汪懋华担任“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他认为 , 精细农作技术研究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技术系统应用发展本身 , 它的实践将提高人们对科学利用农业资源潜力和关注农业环境保护的认识 , 对作物生产管理观念和模式上产生深刻的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