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刷脸”就不能买票、寄快递?斩断伸向人脸的黑手( 二 )


“刷脸”正变得无处不在,无疑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在各类数据没有牢固的“保险”的情况下,人们更接近于在信息世界“裸奔” 。并且,各类App的信息获取从个人位置到照片,再从通讯录到人‘脸’信息,对个人信息的挖掘速度不断加快,深度也在不断增加 。
“人脸信息的背后是一个人的住址、喜好以及消费习惯等信息,掌握了这张‘脸’,就掌握了一个人的各种习惯 。”王春晖表示,很多App不断在人脸识别领域布局,是为了方便对用户有针对性地“画像”,从而精准定位和营销,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 。
事实上,人脸识别相关产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据亿欧智库发布的《2019计算机视觉人脸识别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计算机视觉人脸识别市场规模为151.7亿元,预计今年将达到530亿元 。
然而,与人脸识别相关的风险问题也越来越凸显,比如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等 。一些企业因管理不到位、应用方式不规范以及安全保障技术不过关等因素导致人脸信息、行踪轨迹等个人敏感信息泄露 。
人脸等个人信息采集、售卖甚至已经形成了一条成熟的黑色产业链 。近期,在部分社交平台和网站上,不少卖家将人脸识别视频明码标价,100元一套,其中包括身份证正反面照片、以及手持身份证照片和点头、摇头张嘴等诸多视频 。并且,卖家还打包票称所售验证视频,能通过大多数App平台验证流程 。
据媒体报道,个别卖家透露,如今市面上流通的身份证照片大多是在小额贷款平台和公司野蛮发展期间泄露出来的;有些则是各个行业以人脸识别技术开发和系统测试为名采集而来 。
其中,不乏通过技术伪造的人脸识别视频 。王春晖观察到,人脸识别技术在不断发展,相关的“伪造技术”也在不断迭代 。甚至有人用身份证照片就可以进行模拟人脸识别需要的张嘴、眨眼等动作,甚至可以骗过许多技术等级不高的人脸识别平台 。
“信息之所以被伪造核心在于个别企业的人脸识别技术不太行 。”王渝伟表示,如果一个企业的核心算法够强,伪造的难度就很大,伪造成功率也很低 。
当前,人脸识别的技术提供商很多,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企业没有能力支撑人脸数据安全保障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人脸识别相关企业7404家,并且,相关企业注册量已连续3年突破1000家 。近年来,各类人脸识别系统也层出不穷,据统计,我国人脸识别相关专利目前共1.37万件 。
王渝伟也观察到,当前,人脸识别市场竞争激烈,不少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低价出售人脸识别技术或者设备,行业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打起了“价格战” 。王渝伟说,在这种情况下,人脸识别技术变现难,一些企业将盈利的可能性聚焦在数据上,“很多企业只是希望拿到人脸数据 。”
监管逐渐进入“深水区”
人脸数据十分特殊而敏感,监管刻不容缓 。王渝伟表示,“人脸数据泄露和滥用最大的问题在于造成的危害是不可逆的,与密码不同,人脸信息不可重置 。”
事实上,监管方面也一直在发力 。比如,近期发布的《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明确了39种常见类型App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 。
“现在监管迈出了一大步,逐渐进入了‘深水区’ 。”王渝伟表示,这里对每类App可以采集的个人信息作了详细规定,行业的标尺更为明确,监管的效率也将更高,这也意味着对人脸信息安全的保护能力可能将会提高一大截 。